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防洪紀念塔主浮雕破損嚴重 雕塑家呼吁用青銅倒模重塑
2011-12-01 09:18:41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曉滿 丁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個別人物被“毀容”

  “外國友人”的耳朵已殘缺不全

  已經斑駁的浮雕

  生活報12月1日訊 防洪紀念塔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2010年與“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一起榮獲“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是哈爾濱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雕塑。建於1958年的它,同時也是哈爾濱最“年輕”的一類保護建築。然而,11月30日,記者在雕塑家、哈爾濱畫院副院長呂濱的指引下,細看防洪紀念塔的浮雕時卻發現,由於多年風蝕雨剝,這些水泥浮雕已經嚴重破損,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對此,呂濱痛心地說:“很多同行和我有同感,希望哈爾濱人能保護好這座城市的標志性雕塑。”對於修復的具體方式,呂濱表示,他認為技術上並不復雜,可以用青銅倒模重塑。

  現狀:

  破損嚴重黯然失色

  “我真是太痛心了,所以纔希望通過媒體向社會呼吁,不能再讓防洪紀念塔的浮雕再破敗下去了。”呂濱激動地對記者說,“這是哈爾濱最好的城雕,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公認的,從1958年到現在,過去了53年,哈爾濱仍然沒有任何一件城雕可以與其相提並論,我們不保護好它,就是對哈爾濱的不負責,就是愧對先人和兒孫!”

  在初冬寒冷的早晨,記者隨同呂濱一起來到了防洪紀念塔下方,他指著塔身的浮雕一一給記者指點浮雕的破損之處,正在抗洪搶險的男人背脊已經多處破損,現出難看的白斑;前來獻花的小女孩,手中的花朵已經看不出模樣;一位義助哈爾濱抗洪的外國友人,右肩處也已嚴重破損。浮雕多處顏色不一,部分雕像上的人是“陰陽臉”。記者還看到一旁的浮雕上的一位青年,已經沒有了鼻子。

  呂濱說:“我每天都到江邊晨練,作為搞雕塑的人,對這件藝術精品深懷感情,所以這些年關於防洪紀念塔維修的問題我很關注,我認為有很多不足之處:第一、現在的維修只是簡單的刷油,無法保護雕塑。由於雕塑是水泥做的,因此經過五十多年的風吹日曬,很多地方已經破損,刷油不但無法保護,還會加劇破損。第二、由於多次刷油,浮雕上的油已經有半厘米厚,很多浮雕的細部已經被糊住了。第三、油漆與防洪紀念塔的身份不匹配,只是用普通的油漆,如果能用高檔的噴漆,效果會好一些。第四、油漆工只是建築工人,沒有藝術修養,粉刷時不夠細致,在塔身上造成了很多不應有的印記,嚴重影響美觀。第五、浮雕應該呈現青銅或者是紫銅的顏色,這樣纔有昔日雄壯的風采,現在就是刷綠油,連金粉都不加,太難看了。”

  昔日:凝聚歷史雄壯威武

  “作為哈爾濱的地標性建築,防洪紀念塔理應受到更好的‘禮遇’。多年來,政府拿出大筆資金進行維修保護,中央大街上的樓被粉刷得很漂亮,但防洪紀念塔似乎被忽略了。”呂濱對記者說,“優秀的雕塑和建築是渾然一體的,防洪紀念塔這麼多年來始終立得住,被稱為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本身優秀以外,還因為和中央大街的建築風格相得益彰。現在,中央大街的建築保護得不錯,防洪紀念塔也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好的雕塑是城市的眼睛,防洪紀念塔之於哈爾濱,就像自由女神之於紐約,埃菲爾鐵塔之於巴黎,代表著城市的精神和氣質,應該馬上維修,把它保護好。”

  為紀念1957年哈爾濱人民戰勝特大洪水修建永久性江堤而建造的防洪紀念塔,象征著哈爾濱人的勇敢、智慧、團結和勤勞。塔高22.50米,抗洪英雄雕像在20根7米高的科林斯圓柱組成的半圓形羅馬式回廊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挺拔。塔基前上、下兩層水池分別標志著1957年和1932年兩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黃色的金屬線,標明了1998年特大洪水時,在當年8月22日出現的歷史最高水位120.89米。設計師來自三個國家,分別是巴吉斯、李光耀和茲耶列夫。

  當時為了建築紀念塔,哈爾濱幾乎是動用了“傾城之力”,因為只有這樣,纔對得起1957年的抗洪壯舉——雕塑方案幾經易稿,最終從三個方案中選出其一;雕塑石工不夠,從玉泉采石場借調30名鑿石工人,完成了加工和安裝工作。塔建成後,這批石工全被市建二公司留了下來;沒有雕塑用的白水泥,市江堤修委會派人從蘇州水泥廠采購白水泥。為了趕工期,這5噸白水泥全部空運回哈爾濱;雕塑用土幾經實驗纔最後確定,為保證建築雕塑的需要,市江堤修委會把在哈市能買到的耐火黏土搶購一空,當時一共買了7000多公斤,這曾一度令哈市耐火黏土脫銷;雕塑是防洪紀念塔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哈市沒有那麼多雕塑人員,於是建築部門請來魯美院雕塑系的3名教師、9名應屆畢業生來幫助工作,他們從5月中旬一直工作到“十一”……

  建成後,這座凝聚歷史、雄壯威武的雕塑引來各方好評,立即成為哈爾濱的城標建築。

  建議:

  用青銅倒模重塑

  呂濱痛心地說:“很多同行和我有同感,希望哈爾濱人能保護好這座城市的標志性雕塑。”對於修復的具體方式,呂濱早已經想好,他認為技術上並不復雜,花費也不多。

  呂濱的方案是:由於浮雕水泥已經被風剝雨蝕了五十餘年,加上哈爾濱冬夏的溫差高達60℃,浮雕水泥因此已經酥化。現在最好的辦法是用烤燈將浮雕上面多達半厘米厚的油漆烤掉,然後再用水泥等材料將浮雕修復好再倒模,用青銅復制出與原作相同的浮雕,最後把原有的水泥浮雕取下來,存於博物館供人參觀,再把做好的青銅浮雕鑲於防洪紀念塔。那麼這座有歷史意義的浮雕,就會完好地保存下來。整個花費也並不是很多,呂濱計算了一下,如果光動浮雕的話,有40萬左右的經費就夠了。

  斯大林公園管理處主任劉法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防洪紀念塔是保護性建築,沒有專家的參與,我們的維護只能是刷油。實際上,我不但知道浮雕的破損,還知道柱子也有了裂紋,希望防洪紀念塔綜合整治工程能早日實施,好好修一修我們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