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打造『群眾事社區辦』利民工程為居民辦實事解難事
2011-12-01 10:05:31 來源:七臺河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部署,進一步加大社區服務群眾的工作力度,今年7月份以來,七臺河市實施了『群眾事社區辦』利民工程,切實解決了與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問題。

  一是社會化服務貼近人民群眾。桃山區桃南街道安康社區與社會服務機構聯合推出居家養老、電子超市、家政服務會員制等五大系列的『1+1』社會化服務項目:社區居民在社區服務中心即可交納水、暖、電、氣、聯通、網通、移動的費用,每年只需交24元錢,即可以享受通下水等10個服務項目;社區可為居民代購車票、代辦老年證件、代辦戶口;每年高考前夕,社區心理諮詢室開展『緩解學生考前壓力、輕松走進考場』的考前心理輔導。

  二是保障性服務惠及千家萬戶。目前,全市社區已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醫療、教育、就業、維權等專項救助為輔助,覆蓋社區全體成員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一讓貧困群眾得到實惠。各社區重點對貧困家庭給予關注,今年以來共為4067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辦理低保;全市相繼成立社區慈善超市17個,設立捐贈接受站,截止目前,接收捐贈款物10萬餘元,為特困群眾提供生活幫助。二讓無崗職工實現就業。各社區均設立永久性勞動保障政策信息宣傳欄,張貼政策信息和發布求職用工信息,將全市24.9萬城鎮勞動力全部錄入『金保工程』網,為15.1萬農村勞動力建立電子數據庫,可及時、准確、快捷地為各類人員辦理小額擔保貸款審批、《就業失業登記證》發放申請、就業困難群體認定等各項業務。依托再就業培訓基地,為4713名下崗職工開展廚師、面點、計算機等方面技能,84%的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將大學生、失地農民、婦女就業納入小額貸款發放范圍,共為7196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6億元,為23805名靈活就業人員申請和發放社保補貼1.1億元。三讓廣大群眾病有所醫。各社區全面落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全民醫療走進千家萬戶。相繼將79515名城鎮居民新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為254名困難群眾發放醫療救助金115萬元,全市社區共建立健康檔案34萬份,居民建檔率達86%,發放健康教育資料7.8萬份,舉辦健康教育講座216次,組織開展健康教育和醫療諮詢服務達12萬人次,社區創辦人口早期教育基地15個,組織社區居民4.5萬人參加了計生健康檢查。社區低保人員憑低保證和愛心卡到社區就醫,可享受『三免兩半一零點』,即免收門診、靜點和醫療費,半價收取X光、心電費用,零點利銷售藥品。四讓弱勢群體有效維權。部分社區建立『姐妹港灣—婦女維權服務站』,為111名婦女提供法律諮詢,為13名婦女提供了法律援助,在社區開展『巾幗創業崗』服務,有300多名婦女達成就業意向。社區落實殘疾人公益崗位,為30名殘疾人申報免費安裝假肢,為93名殘疾人申報免費輪椅,為4名先心病兒童免費手術。文苑、旭日等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社區內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 三是政府公共服務打造宜居生活環境。通過紮實開展矛盾調處、綠化硬化、精神文明等政府公共服務進社區,全面改善社區生活條件,不斷提昇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一將群眾矛盾在社區內化解。全市專職『社工』,專兼職治安員和保安員分別增至95人、372人、2115人,實行社區網格化巡邏,在社區設立調解室,社區矛盾調節率達100%,調節成功率達90%以上,對已調節糾紛回訪率達95%以上,努力創建平安社區。二將環境治理在社區內落實。物業企業與社區有效對接,協調落實了公益性崗位人員,建立社區棄管樓房、無物業樓房保障維修基金,用於其『硬化、綠化、美化、淨化』及管護,全市社區整體環境明顯改善。三將精神文明在社區內培育。全市培訓社區文藝骨乾近千餘人次,組建21個社區秧歌隊,12支文藝宣傳隊,3個藝術培訓基地,組織社區居民文藝演出150餘場,群眾演出經常化,極大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組織社區志願者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活動,為空巢老人和農民工子女提供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學業輔導、親情陪伴等志願服務近百餘項。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