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爾濱市公安交管局局長崔勁松談『交通秩序綜合整治』
2011-12-02 10:25: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馬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長崔勁松。

  東北網12月2日訊 目前,哈市交警部門正在開展規模空前的交通秩序綜合整治,整治措施超常規、治理手段人性化,除此之外,哈市交警把“宣傳”與“整治”擺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來操作,“鋪天蓋地”搞宣傳,旨在讓交通安全家喻戶曉。

  哈爾濱市目前的交通狀況怎樣?城市交通形勢嚴峻的癥結都有哪些?治理城市交通應該從哪些環節入手?就以上問題,哈爾濱市公安交管局崔勁松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1

  城市交通“硬件高、軟件低”

  記者:哈爾濱市目前的交通總體狀況怎樣?

  答: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哈市的交通現狀很貼切,就是:交通硬件“高”,交通軟件“低”。據我們的准確統計,截至目前,哈爾濱市登記在冊的機動車數量已經接近80萬輛之多,僅新車落戶一項,每天就以平均200輛的速度在遞增,最多的時候,一天新增近300輛。哈爾濱市機動車駕駛人隊伍也已經接近了160萬人,而且仍然在以年均13%~15%的速度遞增;可以說,哈市的機動車和駕駛員隊伍已經達了一定的規模,那麼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城市道路又會承受著怎樣的壓力呢?我們可以預見。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城市交通硬件也就是“道路”的發展情況。近年來,哈市城市化進程步伐之快、道路體系完善之大,大家有目共睹,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城市交通事業的發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大力發展城市交通事業,特別近兩年來,哈市交通硬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網布局得到了空前的優化,大家都知道,這對於哈爾濱這樣一座老城區來講,對於一個可以說路網格局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格式化”了的城市來講,對於一個在規劃上很難再挪出更多空間來發展交通事業的城市來講,消除交通節點,打通斷頭路、昇級改造道路、修立交建高架,各項規劃和建設難度之大我們可以想像,應該說目前哈市的交通硬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昇。

  “交通軟件”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目前交通軟件提昇相對滯後於交通硬件的發展,一些交通參與者缺少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參與交通的意識,道路上人車不能完全實現各行其道,所以走在路上直觀感受很亂,交通陋習隨處可見,交通違法屢禁不止。

  總的來看,在全市機動車、機動車駕駛人總量持續性大幅度增長的形勢之下,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的出現:那就是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交通安全的不穩定因素,交通安全形勢嚴峻。

  2

  交通矛盾決定因素在於“人”

  記者:交警部門開展此次交通綜合整治的出發點是怎樣定位的?通過整治想實現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或者效果?

  答: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城市交通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決定性因素在於“人”。當前哈爾濱市民整體的文明交通意識差強人意,廣大交通參與者的文明交通意識和交通安全意識亟待提高。為什麼這樣說?在出行路上,經常會遇到耐心排隊等候放行車輛,被其他“夾塞”車輛搶道;信號還沒變,後車就開始不停的鳴笛催促;斑馬線前原地等候綠燈過街的人卻無耐地被無視信號的洶湧人群推搡著就過了街;學校、商場門前很多人寧願把車停滿道路也不肯多走上幾步的距離,而把車停在遠處不妨礙交通的地點;還有一大部分人的交通行為是建立在管理者的約束之上,不能變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律,比如說但凡開展大規模的交通整治,都會有人多方打聽詢問:“今晚交警有沒有夜查勤務,幾點開始幾點結束”、“某某路口的電子交警好不好用”之類的話,可見,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識相當的被動,總以為交警管得嚴、就是為了罰款,根本不理解交警嚴管是出於一種關愛和保護;還有就是我們執勤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煞費苦心”逃避處罰的手段,比如交警在對酒後駕車者例行檢查中,首先多數聞到的是“口香糖”的味道,更有甚者用吃“大蔥大蒜”去味,企圖蒙混過關。還有一些人,認為刑法、民法是法,偏偏不把交通法當成是法,根本認識不到潛伏在交通違法背後的巨大危害,正因為有了這麼多錯誤認識,使得很多人受到了本不應該受到傷害。

  所以,我們必須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辦法,管好交通、管好秩序,打好這次攻堅戰。力爭在哈市中心城區和主乾街路基本實現“車不越線、人不斜穿、路無障礙”的目標。


  3

  治理交通力度堪比整治“酒駕”

  記者:據了解,交警部門在嚴管嚴控的同時,會實施很多有針對性、極具人性化的措施,具體都包括哪些內容?

  答:這次整治會戰我們在全市廣泛開展交通專項治理的基礎之上,重點突出“五區域、十街路”,包括中心商業區域,校園周邊區域,事故高發區域,貨運集散區域,人流密集區域五個區域。新陽路、埃德蒙頓路,中山路、大直街等10條道路。

  此間,為了能夠使會戰行動有的放矢,我們確定了當前交通中12類重點整治對象,進行“專項專治”,拿出堪比治理酒駕的決心和力度,打擊各類交通違法,主要包括對“送子車”安全大檢查:簽訂交通安全責任狀,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突出源頭管理實效。“三超一疲勞”專項治理:以城鄉結合部和出城口為重點,對7座以上客車和貨運車輛路檢路查,做到超員、超載、疲勞駕駛不上路。“一拖、二鎖、三粘貼”治違停:重點對校園周邊、中心商業區、黨政機關駐地、主要街路交叉口實施清理和管控。抓拍違法:針對機動車隨意變更車道、逆向行駛的問題,充分發揮移動設備和電子抓拍系統作用,實施“警車巡邏跟蹤攝錄法”、“選取定點攝錄法”等措施,形成嚴管嚴罰氛圍。“體驗式執勤”治違法:斷續推行“站、看、念”管理措施,嚴厲處罰交通違法行為人的同時,將組織違法行為人上路站崗執勤,觀看交通事故警示片,念讀學習交通法條等形式,通過體驗城市交通培養文明交通習慣的養成。“公路50公裡見警車”:針對長途客運車輛超員、超速的問題,哈市交警部門將組織縣市大隊管控公路交通,確保每50公裡內就可見到警車,對超員違法車輛在依法處罰的同時,堅決實施卸客轉運,對超速50%以上的要堅決吊銷駕駛證。“早中晚”不間斷查酒駕:針對酒後、涉牌涉證等交通違法問題,要堅持組織早、中、晚勤務,實施定點打擊,堅決以高壓嚴管態勢打壓違法勢頭。“營運車”治理管教結合:針對公交車、出租車交通違法問題,在依法實施嚴格管理同時,聯合交通部門,充分依托行業監管的作用,加強從業人員教育,嚴把資質審核關。“多部門聯合治摩的”:針對摩托車、港田車交通違法問題,要采取警便結合、定巡結合等措施依法嚴懲,還要聯合巡防支隊、交通稽查、殘聯等部門,依法對影響城市文明、交通安全及非法營運進行整治。“三班兩運轉”治“大貨”:針對殘土車瘋狂行駛問題,交警、將會同巡特警組成聯合整治組,采取“三班兩運轉”模式,重點對夜間殘土車超載、闖紅燈、不按規定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有效規范殘土車運行秩序。針對貨車違反限行問題,科學設置限貨點勤務,嚴把外圍關,從嚴處罰違反限行管理規定的車輛,合理引導貨車駕駛員改變運行習慣,提倡夜間運輸。“抄報、收繳”治軍警車:針對軍警車違法的問題,聯合駐軍、武警、警務督察等部門,共同開展集中整治,采取抄報、抄告、收繳等硬措施,從嚴規范軍警車輛行車秩序。

  同時,有效開展媒體宣傳是本次整治會戰的一項亮點工作,我們把他放在了與整治同樣的位置來進行操作,用有效手段“鋪天蓋地”進行一次大宣傳,讓交通安全家喻戶曉,讓交通文明深入人心。比如:我們將在各轄區人流密集地或交通違法高發區域,設立交通安全宣傳站,提供交通安全服務;依托省市電視、廣播、報刊、網絡,開闢整治專欄,建立曝光臺,包括軍警車輛、黨政機關車輛在內各類車輛違法一律曝光,通過電視新聞曝光行人及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繼續組織“女警宣講團”深入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學校開展宣講活動,組織“專職安全講解員”深入環衛部門,講解交通安全常識和安全避險知識,深入公交、出租、長途、貨運等易發生事故單位宣講,從源頭上樹立安全防范意識,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4

  優質交通

  “守法、禮讓”缺一不可

  記者:我們應該怎樣文明參與交通?確保安全順暢。

  答:大家必須知道創造一個有序、安全的秩序其實並不難。交通活動是由每一個參與者的行為組成的,大家自身的主觀行為起著決定性的因素。簡單地說,只要做到“守法”和“禮讓”這兩點,一個優質的交通環境就基本可以實現,二者缺一不可。

  “守法”是前提,做到守法就要摒棄自身的不文明交通陋習,不僅從自己做起,還要用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文明參與交通,同時要認識到自己有交通違法行為,就是對自己、對他人的安全不負責任,同樣別人有交通違法行為就是對自己的安全構成了威脅,所以自己文明參與交通,自己安全纔有保障。

  “禮讓”是保障,出行當中要保持一種平和心態,不衝動不制氣,不從眾被動實施交通違法,不被他人的不文明交通行為乾擾和影響,堅持做一名文明禮讓的先行者和傳播者。守法出行多數人可以做到,但說到禮讓,能做到的就很少,比如說:在通過一處路口過程中,前方車流已經飽和,繼續前行就會把路口堵住,停車等候就可以讓出路口,實際我們看到能做到後者的少之又少,所以信號轉換後,導致左右方向的車輛無法通過。路口的暢通其實就是這樣簡單,只有大家留意慎行,即使路口只有十米的距離,也可以讓道路暢通無限。

  5

  管理交通

  警民貼心最重要

  記者:我們了解,這次交通整治會戰行動中,交警部門更加注重,提高全民的互動和參與,那麼這種溝通和對話通過什麼方式進行?

  答:我們交警支隊開通84299110、84213110(監察室提供)兩部電話,大家可以通過撥打這兩部電話與交警部門進行直接對話,同時我們正在籌備建立一個網絡平臺,有關工作也正在推進當中,很快就會向社會公布,屆時大家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留言反映問題和建議,我們設置專人進行信息的整合疏理,並將在第一時間通過該平臺進行反饋和答復。另外,我們與相關廣播媒體合作即將推出《交警隊長在路上》節目,每天由正在路上執勤的轄區大隊領導通過專線電話,以直播的方式向市民發布本轄區內交通狀況、出行誘導、繞行提示、安全提醒等交通服務內容,進一步提昇公共關系建設能力,搭建新時期更具柔性的警民互動平臺。

  總之,我們希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主動與廣大交通參與者進行零距離的溝通,把交管工作置於百姓身邊運作,拉近距離,增加認知,虛心接受群眾意見和建議,交警部門與廣大市民一起攜手,共同打造一個優質的城市交通環境。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