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百年榆樹290餘株 文保人士:與百年建築同等珍貴
2011-12-05 08:59: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5日訊 今年3月,哈爾濱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改造項目開始啟動,街區內百餘株榆樹的命運成為文保人士和廣大市民關注的焦點。11月21日,我省著名文保人士曾一智上書哈爾濱市政府,建議在改造過程中加強對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內百餘株古榆樹的保護。她的建議得到哈爾濱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重視。

  曾幾何時,哈爾濱市馬路旁、街巷裡郁郁蔥蔥的大榆樹構成了哈爾濱一道獨特的風景,『榆都』、『丁香城』曾經是對哈爾濱的美譽,而上樹采摘榆樹錢,也是很多哈爾濱人至今難以忘卻的回憶。但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路寬了、樓高了,城市裡的大榆樹也越來越少。

  在哈爾濱市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項目啟動伊始,有關部門稱,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周邊有十餘棵掛牌保護的百年古樹名木需要保護。一聽這消息,曾一智著急了。

  曾一智在花園街附近生活了三十多年。對於花園街,對於老榆樹,她和很多『老哈』一樣有著濃厚的感情。在她的印象中,掛牌保護的百年古榆最少有幾十棵,而沒有掛牌的老榆樹更是多達幾百棵,如果該項工程按照僅『十餘棵』來進行,不知有多少老榆樹會就此倒下。曾一智決心親自對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內的老榆樹進行調查,取得『第一手』資料。

  從4月起,曾一智開始了『個人』的古榆樹普查工作。從此,花園街以南,海關街、中山路以西,耀景街以東,木介街以北,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的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裡,曾一智艱苦地進行著核查、測量工作。

  為了取得准確的數字,57歲的曾一智走遍了整個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的每一條小巷、每一個院落,她拿著從哈爾濱市園林處查來的保護樹木名單,對照著編號一棵一棵地找,對發現的每棵古樹進行登記、測量、拍照。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內保存著哈爾濱僅存的一片開埠之初的老洋房,一百多年的變遷使很多街巷和院落都發生了變化,因此對同一片區域,曾一智必須多次重新核對,務求數字的准確。

  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調查,曾一智發現哈爾濱市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內共有榆樹450餘株,胸徑50厘米以上的百年古榆有290餘株,其中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有48株,按《哈爾濱市城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保護辦法》規定,作為後備資源的、樹齡為80年~100年的榆樹有80餘株,這遠遠超出了官方統計數字。

  11月21日,曾一智以市政府特約信息員的名義,將『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的數百株古榆亟待重新普查和依法保護』的建議遞交哈爾濱市政府信息處。三天之後便收到了反饋信息,哈爾濱市領導對她的建議進行了批示。古榆樹的保護工作將在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項目中得到重視。

  曾一智表示,今後自己將經常去工程項目區域調查、督促,幾天前,她發現施工人員安裝工地圍欄時在掛牌古樹上釘釘子,就上前制止,並報告給有關部門。

  今年3月,哈爾濱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改造項目曾被有關部門宣布以『哈爾濱·1898』命名。曾一智立即向哈爾濱市遞交直呈信息,她依據哈爾濱被沙俄殖民開始的歷史沿革和我國外交政策,詳述不能以沙俄殖民的肇始年代——1898年命名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的原因。4月18日,得到市領導批示,『哈爾濱·1898』這一冠名由此被禁止使用。

  曾一智,曾任黑龍江日報高級編輯。1998年4月創辦呼吁文化遺產保護的《黑龍江日報》《城與人》專刊。十多年來為保護黑龍江、北京、中東鐵路沿線等地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建築奔走呼吁,被稱為『筆戰推土機』的民間文保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