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5日訊 3日,哈市道裡區政府召開前進路-康安路交口地段棚戶區改造征收動員大會,又一批群眾即將告別棚戶區,搬進新樓房。
“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冬天凍窟窿,夏天火爐子”……站在附近高樓大廈上俯矙這片區域,破舊的房屋一間連著一間擁擠不堪,而這就是前進路棚戶區幾十戶居民的棲身之所。
這裡,僅僅是道裡區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道裡區今年組織實施了田地街、朝鮮屯、中央大街輔街、齒輪路、工農大街、民生尚都二期等棚改項目,房屋征收總面積114萬平方米,房屋征收總戶數5239戶。回遷房建設項目8個,開工總面積160萬平方米,竣工總面積80萬平方米,回遷居民5700戶。隨著一片片棚戶區走進歷史,曾經幾代人在這裡蝸居的人們,正在開啟自己的新生活。
民心工程:
萬戶棚戶區居民遷進新居
近年來,道裡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哈爾濱市在新戰略中實施大面積棚戶區改造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把棚戶區改造作為全區一號民心工程,攻堅克難,跨越推進,創新發展,先行示范,累計組織實施棚改項目22個,房屋征收總面積280萬平方米,征收總戶數20345戶,回遷安置、保障房開工面積390萬平方米,竣工86萬平方米。工農北、清河灣一期、群力西區民生尚都一期、鄉政街等棚改項目近10247戶回遷居民喜遷新居。在工作推進中,道裡區委、區政府著力把普惠民生作為根本要求,不斷在棚戶區改造實踐中打造民心工程,實現了棚改工作的和諧穩定。這些棚改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改善了道裡區城鄉群眾居住環境,提高了百姓的居住條件,增加了居民的固定性財產收入,更為道裡區打造“三大經濟帶”、“六大功能區”,建設全省全市“商務門戶區和宜居先行區”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發展載體和發展潛力。
和諧棚改:
盡最大可能維護群眾利益
在棚改工作中,道裡區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帶著深厚的感情做群眾工作,千方百計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盡最大可能維護棚戶區群眾的利益,使黨的群眾工作取得實效。為了讓棚改征收工作順利進行,道裡區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社區乾部與居民常見面、接觸多、交往近、感情深的優勢,組織召開動員大會、座談會,進行了大規模的入戶宣傳。通過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征得群眾對棚戶區改造的理解和支持。同時,積極發揮黨員乾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求黨員乾部要把全力支持、自覺參與棚戶區改造作為一項必須遵守的政治紀律、一份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涉及本人房屋征遷的,要積極配合、帶頭示范;涉及親朋好友、街坊鄰居房屋征遷的,要主動做好思想疏導、支持配合工作。廣大黨員走千家訪百戶,足跡深入棚戶區的每個角落,講解政策,溫暖人心。在棚改過程中,從搬遷到回遷,從政策到待遇,從安居到樂業,能替棚戶區居民想到的,黨委和政府全都想到了、做到了。
主動跟進:
親情服務贏得群眾贊譽
道裡區在棚改征收、回遷安置工作中,始終做到陽光透明,依法行政。將棚戶區改造規劃方案、征遷政策、補償安置標准、辦事程序、安置房源信息等情況實行“五公開”,在回遷安置中堅持嚴格按序號選房、選房結果公開公示制,采取“六項”保障措施妥善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等。同時,對棚戶區改造范圍內的低保戶、老弱病殘、零就業家庭、下崗失業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采取多種形式的幫扶救助,妥善安排好他們的生產生活。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主動介入,積極參與,親情服務。司法部門主動跟進,免費為群眾提供涉及棚戶區改造政策等方面的法律諮詢等服務,引導群眾正常、合理訴求,促進矛盾化解。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組織等部門和群眾代表對征遷進行全過程監督,堅決杜絕違規行為發生,確保公開、公平、公正。這些措施的實行,確保了棚戶區居民的權益,有力化解了矛盾,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實現了棚改工作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