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近日,本報連續推出《點亮心靈之燈·關注盲人就業》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一些熱心讀者不斷致電,詢問報道中主人公的詳細情況,很多人想幫助他們。對此,省及哈市盲人協會相關負責人呼吁:社會相關部門應盡快成立盲人就業保障基金,建立和完善盲人救助體系。
發展教育
是就業根本
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黑龍江省約有29萬盲人,哈爾濱約有7萬。而全省的盲人就業狀況並不樂觀,盲人就業面非常窄,主要以按摩業為主。目前來看,我們的就業現狀很尷尬。近日,黑龍江省殘聯副主席、省盲人協會主席柏大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盲人和普通人一樣自強,在身邊有好多這樣自強不息的例子,他們想方設法投入到社會活動中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如何拓寬盲人的就業渠道,是一直以來關系盲人自身生存與發展的一大社會難題。盲人就業需要社會的關愛接納和盲人自身的努力提高,發展盲人教育是拓寬就業渠道的根本。
參加培訓
機會很少
『全省殘疾人普遍存在就業、創業難問題。目前省內大部分盲人在家無事可乾,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盲人,只能呆在家裡,最多做做家務。』柏大林告訴記者。
『盲人要就業,首先要有就業技能。那麼就要接受培訓,可是,盲人往往沒有機會參加培訓,也很難得到模考訓練。』
柏大林說,2009年9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主辦,中國盲人協會承辦的『盲人按摩培訓啟動儀式暨光明天使點亮心燈系列活動』。我省29萬盲人急需這樣的幫助,他們渴望能脫貧,自立、自強、融入社會。哈市盲人協會副主席、哈市中醫按摩學會副會長劉兵說,針對哈市貧困家庭的盲人,每年哈市都會組織一到兩期的盲人按摩培訓班,包括吃住全部免費。每一次培訓盲人按摩師30人次,每一期培訓出來的按摩師都是供不應求,有本地也有外地市開按摩店的老板直接來要人。目前,全市通過培訓已經上崗的按摩師約有幾百人,但相對視力殘疾的總人數比例仍然很小。但除按摩業外,盲人很難找到其他合適的就業渠道,有的單位還是把盲人拒之門外。
盡快建立
盲人救助體系
希望社會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機構,更多的企業向貧困盲人伸出援助之手,奉獻一份愛心,讓盲人學到一技之長。幫助一個盲人,就是解救一顆孤獨的心,同時也是將幸福帶給一個家庭。
劉兵沈重地說,很多盲人沒有學習的機會,自學又很困難。與普通人相比像《黑龍江晨報》日前剛剛報道過的王艷菊和李永強、郝文政等是幸運的,但大多數人還是面臨就業難的困境。盲人就業需要全社會的關注,相關部門最好能建立一種就業基金,並盡快完善盲人的救助體系,以保障盲人就業創業渠道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