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冬季天氣寒冷,火鍋成了市民用餐首選,大大小小的火鍋店時常爆滿,有人便在羊肉上打起了歪主意。經過多日嚴密布控,12月1日,喇嘛甸公安分局一舉查獲並搗毀了一家加工假羊肉的“黑”窩點。這個窩點的小老板用豬肉、鴨肉、羊油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假羊肉遠銷海林、綏棱等地,涉案金額近30萬元,在大慶尚屬首例。
轄區摸排群眾憤而舉報
喇嘛甸公安分局民警圍繞“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在轄區進行地毯式摸排,不放過任何可疑的角落。11月25日,一名群眾對民警舉報說,富興牧業小區有一家神秘大院,院裡有一股腥臭味,裡面的人深居簡出,白天大門緊鎖,夜裡卻有燈光,而且門口經常停著一輛廂貨,好像是一家肉制品加工點。
據舉報人稱,他看到院裡的一名男子曾拎著很多像是凍肉一樣的東西急匆匆地回家。“連牌子都沒掛,要真是一家‘黑’窩點,那可真太坑人了!”這名舉報人說。
接到舉報後,喇嘛甸公安分局領導高度重視此事,立即組織治安三隊和社區五隊的民警,趕赴現場偵查。當民警趕到現場時,看到院門落鎖,透過門縫,民警看到院子裡空無一人,院裡透出一股臭味,一只大狼狗散養在院裡。為了不打草驚蛇,民警決定對這裡嚴密布控,等時機成熟再行動。
神秘大院地上淌著血水
通過輪流監控,民警基本確定這是一家肉制品加工點,並對這裡的規模和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12月1日14時許,民警著便裝敲響了院門,但裡面的人遲遲沒有回應。良久,一名中年男子打開了大門,民警隨即對大院進行了突擊檢查,並對現場加工肉制品的兩名男子進行了控制。
大院面積近1萬平方米,院中央是兩排平房,中間一個1000餘平方米的廠房是用來加工肉的車間。一進車間,民警最先看到一個浸泡著肉的寬大水池,凍肉化出的血水淌了一地,空氣中散發著一股腥臭味。在水池旁邊,有一張大案板,上面積了厚厚一層血漬,一旁排列著若乾個用來盛肉的塑料整理箱。
面對突然到來的民警,車間裡的人非常震驚,在確鑿的證據面前,3人承認了用買來的豬肉、鴨胸脯肉和羊油加工假羊肉的違法事實。
豬肉鴨肉摻羊油混合成“羊肉”
隨後,民警又對該“黑”窩點的儲存冷凍車間進行了檢查,發現這裡有大量成箱的凍“羊肉”。那麼,這些所謂的“羊肉”是如何制成的?
據老板周某供述,每天他從批發市場買來豬肉、鴨胸脯肉和羊油等原材料,將肉一起泡在大水池中去腥後,再將豬肉、鴨肉分別挑出來,瀝乾水後將豬肉和鴨肉放到大案板上再次去水、壓實,再由人工把已壓實的肉板卷成卷。
周某交代,他通常是按照3:2的比例將羊肥肉和鴨肉進行混合,不過這樣的“羊肉”價格要高些。為了讓自己做出的“羊肉”更有“味”,他還按4:1的比例將豬肉和羊油混合,借助羊油的膻味,將豬肉加工成所謂的“羊肉”,再將其放到冷庫中冷凍待售。
“自學成纔”老板曾多次實驗
據辦案民警介紹,這家“黑”加工點的3個人都是親屬,假羊肉制成後,由周某開車送到批發市場的肉制品店推銷,每次留下少量試吃品,如果好吃再讓肉制品店給他打電話。一來二去,周某的生意火了起來,一天能賣三四箱。那麼,周某是如何想到乾這行的呢?
周某原來是一名肉販,聽說有人賣假羊肉發了家,便也想嘗試。但苦無門路,他便自己買了一些假羊肉回家,用水化開後,仔細觀察羊肉的成分。慢慢地,周某自己摸索出了其中的門道,經過多次實驗,他竟“自學成纔”了。當位於富興牧業小區的平房蓋好後,他舉家搬到這裡,專門做起了加工假羊肉的生意,漸成規模。為了讓“羊肉”看上去更像真品,他還找人私自印刷了不少商標,自己貼牌出售。
治安三隊隊長王慶林告訴記者,這家“黑”窩點,無論從銷量上還是規模上都很大,當場查獲“羊肉”卷成品達200多箱、5000多公斤,另外,還有大量散落在地上的半成品鴨肉、豬肉、羊油,總價值15萬餘元。同時,警方還查獲了假冒的商標2000張。
據警方掌握的情況看,該窩點已經銷售300餘箱、7500多公斤,總價值13萬餘元的假羊肉,銷售范圍涉及林甸、薩爾圖區鐵西等多個市場,遠到海林、綏棱。近的由周某送貨上門,遠道的則是周某進行配貨。目前,3名嫌疑人已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