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11日訊 “看到啦!看到啦!月亮被擋住啦!”10日20時45分,哈爾濱市風華小學四年級的響響透過天文望遠鏡,第一個發出激動的吶喊。隨之,兒少中心天文館的觀測現場歡呼聲此起彼伏,兩架高倍天文望遠鏡前排滿了市民,上百位市民手拿望遠鏡、數碼相機、高清攝像機仰望天空觀測月食景象。
兒少中心天文館館長劉永全告訴記者,這次月全食是繼2001年1月10日月全食之後,我國觀測條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下一次月全食是2014年10月8日。而像今年這樣看到完整的月全食過程則需要等到2018年1月31日。本次月全食初虧為北京時間20時45分,食既為22時6分,食甚時刻為22時31分,生光時刻為22時58分,復圓是在次日零時18分。其中食既到生光為全食時間。22時10分,大家翹首企盼的“紅月亮”亮相蒼穹,記者在觀測現場看到,此時月亮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呈現出古銅色。
據天文館的工作人員統計,截至20時左右,前來登記的家庭就有180多個,並且在陸續增加。當天至少有四百名市民前來天文館觀測。在觀測現場,記者看到這樣一支特別的隊伍,她們自己帶來了一臺高倍天文望遠鏡以及多臺雙筒望遠鏡,主動邀請市民們前來觀測,並且在一旁進行專業講解。經了解,她們是哈工大天文協會的成員們,盡管10日晚上室外氣溫達到零下15攝氏度,但20多名同學從月食開始的前一個小時就來到觀測地開始擺放設備、調試望遠鏡,並且一直陪伴市民們觀測了此次月全食的整個過程。姚美寶是哈工大航天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大二的學生,她告訴記者,為了做好這次觀測的志願服務,她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准備,包括觀測時間、天氣情況等信息。遇到這樣的天文景象既是一場盛會,也是對專業知識的一次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