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12日,在深圳舉行的以“站在消費維權最前沿”為主題的2011年城市消費維權論壇上,哈爾濱市消協等21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布的《網絡團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網絡團購存在誇大宣傳、虛標原價、貨不對板等嚴重問題,給日益火爆的網購澆了盆涼水。
全國團購網站在近兩年內陡增至5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團購網站跑馬圈地,“千團大戰”的硝煙迅速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二、三線城市,網絡團購的產品也從餐飲、休閑、娛樂急速擴張到各類日常消費品。網絡團購的低價限時限購策略吸引了眾多網民參與,但躥紅一時的網絡團購引發了大量消費糾紛,投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1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反映強烈、排名前3位的問題依次是:誇大宣傳,實際商品或服務與網站廣告宣傳不符;團購網站承諾的服務縮水;退貨(款)難,故意延遲退款或者退款程序極其復雜。
一些團購網站為了招攬生意,暗中采取虛標原價的方法,炮制打折幅度很大的假象來迷惑消費者。還有的團購網站承諾,預約成功的訂單可以隨時到商家進行消費,不受時間和其他條件的限制,但消費者實際消費時卻遭到商家拒絕。此外,拒絕提供發票是明顯的違規行為,但是部分團購網站供應商卻以“商品或服務打折幅度大,利潤低”為借口拒開。
調查顯示,網民對網絡團購的商品或服務總體評價並不高,超過80%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一般”或“不滿意”。本次調查顯示,62.12%的參與調查者表示在網絡團購過程中遇到過合法權益被侵害的情況。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團購網站因單方取消訂單、售假等問題屢屢被媒體曝光,致使網絡團購行業信譽大幅下降。
調查報告指出,目前,網絡團購行業服務質量規范標准尚屬一片空白,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准,建立團購網站信用評價體系,規范團購行業的經營行為。鑒於目前網絡團購市場進入門檻較低、團購網站魚龍混雜的情況,需要提高團購網站及商家進入網絡團購市場的准入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