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16日訊 小品《路口》中老漢設茶水攤免費為路人指引方向,雖過程曲折,但最終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贊許。如今,為路人免費指路正在我們身邊上演。
在哈醫大二院門前,有這樣一處煎餅果子攤,因其掛有“免費問路諮詢,創造和諧社會——城市通”的藍色標語牌格外引人注目,煎餅果子攤主因一邊售賣煎餅果子,一邊免費為市民指路,而被人稱為“煎餅哥”。
10日中午,記者到達煎餅果子攤時,“煎餅哥”正飛舞著鏟子制作煎餅果子,“咸點還是淡點?”“你這吃的太咸了,得多喝水!”制作煎餅果子的同時,“煎餅哥”不忘提醒顧客要注意保養身體。
“煎餅哥”本名魏志勇,今年37歲。說起“煎餅哥”的“城市通”這一頭銜,魏志勇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哈爾濱1000多條街道沒有我不知道的,叫‘城市通’不箅過分吧?”魏志勇說。
2001年從海倫來到哈爾濱的魏志勇,以摩托車拉腳維持生計,每天都穿行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熟悉各條街路名稱成為他每日的必修課。“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走,我寧願少收錢,只要乘客知道怎麼走就行。”有些地方不知道,晚上回家魏志勇繼續研究地圖。“我給自己制定計劃,每天記住三條街道,一年下來就是1000多條街道。”魏志勇爽朗地說。
2008年,魏志勇看到妻子一人照顧煎餅果子攤過於辛苦,便放下摩托車拉腳的活兒,幫妻子在哈醫大二院門前經營煎餅果子攤。“來這裡看病的都是外地人,不熟悉略,我這特長正好用上了!”2011年9月,魏志勇在煎餅果子攤前掛上“免費問路諮詢,創造和諧社會”的牌子。
“到財富酒店怎麼走?還有多遠?”“直走,7分半就到了。”記者與魏志勇交談中,不時有人看到攤子前的牌子過來問路,半個鍾頭內,有三人問路。“平時每天向我問路的人差不多得有100多人!”這麼多人問路,魏志勇一點也不覺著煩,他說:“給人指路,一來能發揮我的特長,得到滿足感、成就感,二來我也能學倒不少東西呢!”
魏志勇指咯在時間和距離上的准確,讓記者很驚訝。
魏志勇告訴記者,有一次,一位路人對他說的指路時間產生懷疑,曾進行驗證。“我告訴他5分半能到,他用了6分鍾。他回來跟我說,因為他走路慢,否則正好在我說的時間內!”
對於路程准確計算,魏志勇有自己的小妙招。“從哈醫大二院到其他地方有多遠,我心裡都有數,再用我步行的速度換算一下就出來了,一般誤差不會超過一分鍾!再加上平日為了多記住一些街道、地點的名稱,我也願意走路,時間一久,自然就有經驗了。像從這兒到火車站步行要1個小時40分,坐車要45分。”
魏志勇指路也有“盲點”,那就是經常變動的飯店或公司位置,對於這種情況,魏志勇也有一手,那就是114查號臺。魏志勇對記者說,9日就是通過114查號臺獲知具體位置,為一位到西大橋某醫院的路人指路,“雖然花點電話費,但是幫了別人,值!”
魏志勇說:“能幫助別人就快樂,自己還有成就感,多好的事!賺再多的錢,心裡不快樂,不也白搭嗎?” 魏志勇的行為感動了記者,也感動了身邊人。魏志勇說,剛開始指路時,妻子嫌他多嘴,“現在她看到有人不知道路,趕快叫我,有人問路呢,快告訴一聲!” 周圍很多攤販也加入了免費指路的行列,“這裡做買賣的人,只要知道地方,就會給問路人指明方向,外地人來這兒不用為找不到路發愁了。”魏志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