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17日訊近日,記者走訪了碾子山區豐榮村村民於德勝,他深有感觸地說:“今年,我養奶牛收入10萬元左右,比5年前收入5倍還要多一些。現在,我們老農民,日子可是一天比一天好過了。”於德勝,曾經村裡的增收困難戶,欣喜地見證了該區五年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脫貧致富的一角。同樣,也是山城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如今,該區農民買轎車、旅游、出國做生意已不是稀罕事。據悉,與2006年比,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8.6億元,增長131%。區級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翻番,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倍。全區人民搭上改革發展的快車,幸福感、和諧度不斷提昇。
五年磨一劍,小區大作為。五年來,在碾子山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深入實施“工業強區、項目富區、旅游活區、生態立區、環境靚區、科教興區”六大戰略,全區上下全力以赴抓企業、上項目、搞招商、增財源、壯實力,突出做大做強機械加工、酒乳食品、建築石材、麥飯石、風電能源、服裝包裝“六篇文章”,初步構築產業新格局。目前,有128個項目結緣落戶山城,其中億元以上大項目4個。招商企業英頓乳業經理張麗茹說:“企業紮根山城後,公司先後兩期續建,已成長為全區的骨乾企業。”該區不但吸引國內500強企業投資5億元建設的大唐風電項目,還在全市開創了大項目異地建設、稅收分成的先河,成功引進投資23億元的華銳風電齊齊哈爾綜合產業基地項目。隨著強能酒業、華安銅材、北疆水泥制品、齊山種業、民豐商貿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更為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積攢了後勁。累計向上爭取的158個、到位資金3.3億元的項目,讓廣大百姓得到實惠,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通村公路、城區供水管網改造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相繼上馬並投入使用,改善了公共基礎設施的薄弱局面,強力支橕經濟社會發展。
蓬勃發展的旅游產業,成為碾子山區新的經濟增長點。該區多元文化富集,以金代歷史文化、軍工文化、旅游文化、石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等最為著名。在“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思路下,實施“旅游活區”戰略,經過多年培育,強力打出生態游、訪古游、軍工游、漂流游“四大”品牌,累計投入1760萬元,努力把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五年累計接待游客107萬人(次)、實現收入1.8億元,帶動三產年均增長7%。連續成功舉辦11屆中國·碾子山“6·28”登山節,召開金長城文化研討會,豐富旅游文化內涵,目前該區已成為省內休閑度假的勝地。相繼打造世紀廣場、重山園等石文化景觀,別具一格。2008年建成全國首家金長城遺址公園,被評為全省100個值得去的地方,訪古游極具競爭力;蛇洞山風景區榮獲鶴城“十佳景區”稱號。目前已開發出國家AA級景區1處、AAA級工業示范點1個、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個。
打造石文化,建設石頭城。該區因石得名,石材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突出城市特色,大做石文章。借助蛇洞山自然象形石資源,催生賞石游山水文化。城市建設每年以“城市建設10件大事”向前推進,大搞石文化建設。打造城區最大的“城市客廳”----世紀廣場,修繕重山園,新建生態公園、金長城遺址公園等經典石文化人文景觀。其中世紀廣場選用地產8種石材,佔地3.8萬平方米,17.7米高的花崗岩世紀寶鼎、2000多塊麥飯石鋪成的麥飯石世紀甬道,堪稱世界之最。70米長世紀牆壁雕,記載著世代自強不息的歷史。石文化景觀,大多集詩文、書法、刻石為一體,個性十足,彰顯著山城時代文化氣息。2010年,著眼“城在山上、城在林中、錯落有致、北國風情”的城市建設風格,聘請哈工大規劃設計院編制《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石頭城建設規劃》,通過對城區新建、改建工程融入“石要素”。今年,文化石人行道、石燈、蘑菇石草花池、石文化特征辦公樓,“石”氣息濃厚,煥然一新。碾子山區被國家授予“中國麥飯石之鄉”後,近年來積極引導骨乾企業深度開發,麥飯石文化產業異軍突起。目前,有麥飯石企業10餘家,已開發杯、米、肥、活性淨化顆粒等產品130多個種。麥飯石文化產品在綠博會、哈洽會、文博會上備受中外客商的青睞,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