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1日訊 近日,中國首份城市“有車一族”健康狀況調查數據發布。調查結果顯示,購車不等於生活質量提高,養車壓力感大於幸福感;心理壓力大加速衰老進程;四成人認為自己老十歲;超八成人患有堵車煩躁癥;五大疾病讓健康亮紅燈;尾氣污染是癌癥最大推手。
此次調查顯示,在“購車的原因”調查中,出行方便51.6%;提高生活質量16.1%;生意或工作需要12.9%:為了面子6.5%;自駕游6.5%;其他3.2%。購車後生活變化:僅有15.2%認為生活質量提高,9.1%認為生活質量下降,19.7%認為消費支出猛增,36.3%出現身心不適(容易腰酸背痛13.6%;身體發胖10.6%;經常煩躁、常感壓抑7.6%;易怒、易暴躁4.5%),快樂、幸福4.5%,生活及交際圈子擴大10.6%;4.5%認為沒有變化。
哈爾濱市民張力一年前購買了一輛家用車,他說,相對高漲的房價,買一輛車已不是難事,但當車買到手後卻面臨“車好買,不好養”的問題。張力給記者算了一筆養車成本賬:以他購買的車為例,每年的保養費用加上加油費就要在2萬元左右,而他的年工資在4萬左右,光是養車一項開銷就佔據了他收入的“半壁江山”。記者隨機對哈爾濱市的有車一族進行了調查,共有近50人參與調查,其中,購車(包括養車)僅次於買房、健康困擾、工作、經濟和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壓力。正是這些多重壓力,衝淡了買車帶來的幸福感。讓八成人覺得養車有壓力,僅有兩成人覺得有幸福感。調查表明,8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交通心理煩躁癥”的侵襲,對上班、出行出現害怕、厭惡和逆反情緒。雖說它不是很嚴重的心理疾病,但是如果調節控制不好,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居住在果戈裡大街上的市民孫達說,每天早晚通勤高峰,她都能聽見不間斷並且刺耳的汽車鳴笛聲,連續按喇叭成為司機堵車時常做的事情。據醫學專家介紹,“開車煩躁癥”是可以調節的,首先要盡量避免在心理低谷期開車上路,另外在堵車期間最好是自我減壓。其次,在煩躁時可以打開窗戶或放些音樂,轉移一下注意力,堵車時還可以做些頭部、頸部的按摩或舒展動作,以緩解疲勞、松弛神經。應該注意的是“怒路癥”這個世界通病。尤其是要注意早期預防“怒路癥”的發生。要是發現自己出現開車就罵人的情況,需要盡快找心理醫生進行調理。
調查發現,認為駕車影響健康的因素中,15.3%的“有車一族”選擇是尾氣污染,11.5%選擇車內裝飾污染,汽車空間狹小11.5%,噪聲污染9.2%,汽油8.4%;電磁污染8.4%;汽車震動8.4%;燈光污染4.6%;不健康生活方式佔12.2%,運動不足佔10.7%。據介紹,汽車尾氣中含的有害物質會刺激肺部,導致人體缺氧、慢性中毒,出現貧血、心慌、惡心、頭疼、呼吸道病變、肺水腫等多種疾病引發支氣管炎和肺炎,降低人們呼吸系統對感染的抵抗力;還可能使眼結膜充血、流淚、眼痛、喉痛、喘息、咳嗽、甚至呼吸困難。更嚴重的是,這些有害物質足可以致癌。
醫生認為,由哈爾濱市機動車數量增多帶來的尾氣污染加重是導致鉛中毒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排放的尾氣對人體、對環境還有更廣泛的影響。哈爾濱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中心主任宋志琦說,汽車尾氣帶來的污染正隨著汽車保有量增長而迅速增加,哈爾濱市的空氣質量不容樂觀。據專家分析,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導致了道路的擁堵,而汽車在啟動和加速時尾氣排放量最大,所以交通越不順暢尾氣污染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