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8日訊 綏棱縣著力發展文化產業,以文化產業立縣,以文化事業興縣,打造“樂業城”。
綏棱縣將文化產業列入“興縣、強縣”的重點“五大產業”之一,扶持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鏈接“斷代”的文化產業,復興可發展的產業,打造新時期的綏棱文化。近幾年,全縣陸續建起了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各鄉匹配功能齊全的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屯有文化大院和文體活動中心戶;黑陶產業發展步入正規化,農民畫日益彰顯獨特魅力,手工藝品產業日漸完善。
文化建設成就斐然,文化產業迅速發展。這個縣每年組織演講比賽、書法攝影大賽、歌舞類演出、二人轉專場等大中小型群眾業餘文化活動60餘次,社區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軍(警)營文化、機關文化充滿活力。去年,老藝人回家鄉“憶鄉情、寄深情”的書法繪畫聯誼活動,以北京書畫家王勁松等為代表的國內著名書畫藝術家20多人重返故裡,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注入了暖流。
公益文化服務不斷拓展。多年來,綏棱縣文體局的“文化大篷車”一直堅持送戲下鄉,目前已走村入戶演出近百場次;各社區組建了秧歌、歌舞、棋類協會,經常開展書法繪畫和球類比賽等活動。同時這個縣還積極引導、鼓勵農民組建小劇團、小樂隊、文藝活動小組等,利用鄉村文化大院和文體中心戶,不斷擴大鄉村文藝人和文藝骨乾隊伍。農閑時節,鄉村小劇團自編自演的二人轉、小品、歌舞等文藝節目,受到了村民們的普遍歡迎。
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打造縣域名片。作為現代裝飾陶發祥地,綏棱的黑陶特色文化產業,有著近百年的發展歷史。近年來,經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吸引,“流失”南下的老藝人紛紛回流,立牌建廠、築窯燒陶,綏棱黑陶重新煥發光彩,百餘件作品走進釣魚臺國賓館擺放在宴會廳,或作為國家級禮品贈送國際友人。
上海世博會上,綏棱黑陶成為中國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參展項目,並代表綏化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產品登上了《歡樂中國行》的錄制舞臺。目前,綏棱已發展陶器加工企業3戶,生產十大系列100多個品類的黑陶制品。
上世紀70年代發源於此地的農民畫,成為這個縣繼承和發揚文化產業的又一鄉土瑰寶。隨著新老藝人的傳承,農民畫創作在綏棱城鄉逐漸擴面,並逐漸延伸到綏化北林區、肇東、安達等地,創作骨乾達百餘人。綏棱農民畫已被評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草柳編織為主的手工藝品產業,成為綏棱獨具特色的又一支柱產業,借助豐厚的山林資源,全縣已有7家企業拉動10多個村屯2000多人從事此項活動。
多年來,這個縣已將文化產業建設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規劃之中,借助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平臺,每年開展黑陶、手工藝編織等培訓10餘期,讓更多的“好樂者”參與到惠民文化產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