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五項舉措促佳木斯市糧食大幅增長
2011-12-19 09:38:52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楊春福 劉發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9日訊 日前,記者在佳木斯市農委了解到,今年全市糧食生產工作本著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狠抓結構調整、物資投入、科技支橕、指導服務、督促檢查等各項關鍵措施落實,取得了今年農業生產的全勝,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大幅增長的良好勢態,總產將比上年增加25億斤以上,有望突破140億斤大關。

  近幾年,佳木斯市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在這其中有何妙方呢?記者在市農委找到了答案。

  各級領導重視春耕生產,組織得力。針對今年春耕生產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先後多次召開形勢分析會、專家會商會,分析研究低溫、多雨、播期拖後的解決措施。適時下發指導意見。先後下發了《佳木斯二?一一年農業生產形勢分析及專家會商建議》、《關於高標准抓好備春耕生產工作的通知》、《關於迅速抓好當前幾項工作的緊急通知》等10多個通知,根據不同時段、不同條件分別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為了進一步加大督導力度,組成了由農口各局主要領導帶隊的7個工作組,從三月初開始就深入到各縣(市)區檢查指導備春耕工作,靠前指揮,真正肩負起組織領導備春耕生產工作的主要責任。先後組織農業乾部、農業技術專家近千名深入基層,走鄉入戶進田間,因地制宜,科學指導農民制定抗低溫、排積水、保春種的技術對策,為糧食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結構調整有力。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市委、市政府根據我市水、肥、氣、熱、光及各地區土壤類型、肥力狀況資源情況,應用“科學發展觀”理論進行分析研究,合理配置、開發、利用資源,堅持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積極引導農民種植高產高效作物,不斷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使全市種植結構呈現出“兩增一減一穩”的良好發展態勢,水稻、玉米兩大高產高效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迅猛,2011年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82.86萬畝,較2010年增加114.26萬畝。特別是我市今年啟動了“千萬畝、百億斤水稻發展規劃”,水稻種植面積一年激增213.73萬畝,總面積達到658.95萬畝。兩大高產作物純增面積高達327.99萬畝,僅此兩大作物就可使全市糧食產量增加約23億斤。

  科技支橕給力。我市積極加大科技培訓,提高培訓實效,組織精乾力量,開展向農戶送政策、送科技活動,共舉辦科技大集38次,發放各類科技書籍和技術資料15.4萬冊(份),舉辦廣播電視講座235期,培訓農民40.2萬餘人次,培訓專業技術乾部900餘人次、鄉村乾部2370人次;進入4月份我市利用省委組織部系統全覆蓋的農村黨員乾部素質提昇活動,積極開展科技培訓服務,特別是4月21日在全省全程直播的我市利用3G卡開展網上田間現場培訓活動,不僅開創了我省“網上田間現場培訓”的先河,更擴大了培訓對象范圍,提昇了科技培訓效果,這些都為打好春耕生產攻堅戰,確保糧食豐產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橕。

  基礎建設強力。我市強化了水稻育秧設備建設,今年水稻育秧大中棚棟數達到9.49萬棟,較去年增加3.34萬棟,增加比例高達54%,水稻生產實現了100%大棚育秧。同時,自籌資金1709萬元,建設了19處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基地,年生產芽種能力達到3170噸,可滿足63.4萬畝水稻生產需求,邁出了工廠化育秧的第一步,使我市水稻育秧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全市加強了農機裝備建設。一方面,通過積極引導,今春我市農民自行新購置大中型農機具3500臺(套)投入到農業生產。今年又新增建了5個千萬元以上農機合作社,大型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30個,促進了我市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昇,現共擁有大中小型拖拉機10.8萬臺,大中小型配套農具13.3萬臺(套),各類聯合收獲機5929臺,水稻插秧機1.22萬臺,全市擁有100馬力以上的輪式拖拉機538臺,農田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8.6%。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