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2月20日訊 昨晨4時30分,孫明星抱著孫永海的骨灰盒,帶著母親葉淑雲走出了哈爾濱火車站……帶著寧波人的感激,完成了心願,孫永海回到了家鄉,葉落歸根。
“向家鄉龍江人致敬”、“老伯一路走好,龍江人的驕傲”、“歡迎回家,老伯”……許多黑龍江甚至外地的博友,在第一時間為孫老伯獻上了“紅心”表達敬佩,這些博友們真誠地祝福好人老孫,一路走好。
孫永海:昨天到“家”了
昨晨5時,記者趕到葉淑雲在道外區租住的家。
老樓,頂層,10平方米左右,兩張單人床,一個衣櫃……孫明星和母親在哈爾濱的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老孫的黑白遺照放在床上,靠著牆緊挨著小孫子的玩具、圖畫。葉淑雲嘴上起了個大泡,躺在床上盯著一旁老伴兒的相片發呆。“坐了一天兩宿的火車,我媽太累了!”孫明星邊說著,邊招呼記者坐下。
孫明星向記者打聽,“向陽山公墓好像是往哈同公路出城口去吧?”“都沒安排好嗎?”記者問。“我想把我爸先安放在向陽山公墓,等開春再遷到巴彥的農村家裡,找個地方安葬!”孫明星說。
7時30分,記者驅車拉著葉淑雲母子倆,來到了向陽山公墓。沒有隆重的儀式,也沒有更多的親友,“不想整得那麼麻煩,親戚都在巴彥,折騰來一趟也挺遠的!”孫明星解釋說。
8時18分,孫永海的骨灰盒被兒子孫明星安放進了骨灰存放室,葉淑雲沒忍住又落下了淚,“老頭子,你一輩子也沒享過啥福!這回能好好歇著了,別惦記我們啊……”
幸福往事:含飴弄孫
是什麼讓60歲的孫永海在異鄉逝後作出了捐獻器官的義舉?
“自從進了醫院,爸爸就一直昏迷,直到被宣布腦死亡……”孫明星說。無論是身處寧波新聞第一現場的記者,還是遠在家鄉的我們,無人能探究老孫的心靈深處的這個問題,似乎是永遠得不到答案的追問。
當葉阿姨、孫明星回憶起老孫生前的點點滴滴時,記者感受到了他生命的溫暖。
葉阿姨說,老孫特別有同情心。2008年租住在寧波鄞州四明小區時,聽說汶川發生大地震,老孫把兜裡僅有的50元錢給捐了。葉阿姨曾埋怨,“你咋全給捐了?”,老孫說:“他們家都沒了,命都沒了,咱捐這點兒錢算啥呀!”
在寧波的租住房裡,收拾老孫遺物時,一本新華字典讓葉阿姨忍不住又落淚,“老孫做事認真,看報有不認識的字,他就買了個小字典。當時還說呢,等他眼睛花了,看不了報紙那天,就把這字典給孫子使。”
“在寧波這幾年,老孫最想的其實就是大孫子。”葉阿姨說,“往家打電話,上來誰也不問,就問孫子在沒在旁邊。小家伙兒今年5歲了,特別會哄人,‘爺爺我想你了,爺爺多保重,少喝酒……’小嘴兒幾句話就把老孫忽悠上天了。”
電話裡,老孫總是叮囑葉阿姨,你不用乾啥活兒,我在這邊打工,兒子也能找活乾,你就在家看好孫子,上學、放學接送的時候領住了,別燙著、別摔著……
葉阿姨說,老孫人好,性格好,愛開玩笑,他們單位的年輕人都愛和他在一起。“他們買了小食品,都往老孫嘴裡塞。老孫拗不過,但捨不得吃,拿回家給小孫子。”
老孫有兩個兒子,孫明星是老大,受父親影響,每到一地打工,他都會定期無償獻血,3年的時間裡捐獻了6000多毫昇鮮血。
三個願望:一一實現
孫明星告訴記者,父親以前說過自己有三個願望:看大海、看北京天安門、捐獻器官。
“來寧波之後,我父親實現了看大海的願望。前兩年,他回哈爾濱的時候,路過北京,去了趟天安門,也算實現了願望。”孫明星說,“現在,我和母親幫父親實現了最後一個願望!”
“說實話,起初我也有點想不通,看著父親被取完眼角膜後,眼睛都凹陷進去了,心裡挺難過的”,孫明星說。但是當受捐者的兒子給葉阿姨跪下,當受捐者的母親抱住孫明星說“以後你就是我的兒子”時,孫明星好像一下子想明白了。他說,爸爸沒啥遺憾的了,願望都實現了。
看著母親落淚,孫明星勸道:“媽,別難受了,現在爸的眼睛還能看世界,器官還在別人身上發揮作用,爸其實沒死啊!”
孫明星告訴記者,寧波市鄞州區外來務工辦相關負責人說,如果我們想留在鄞州區,對方非常歡迎,孩子求學的問題會盡力幫忙解決。鄞州銀行慈善基金會也有意為葉阿姨在寧波養老提供幫助。同時,老孫生前的利時集團,也已承諾提供給孫明星工作的機會。
孫明星說,父親生前已經習慣了寧波的生活,很喜歡那邊的環境。他打算先安頓好父親的後事,然後等過完年再去寧波。“我弟弟在那邊工作、安家了,我和母親商量了,准備去那邊生活,和弟弟一家人團聚。”
粉絲:“一路走好”
昨日,記者連線《寧波晚報》了解到,善良的東北老人孫永海走了,卻留下了他對寧波深深的愛,他的生命同時在5個素不相識的人身上延續著。孫永海的義舉也深深地感動著整個寧波,12月18日上午,有70多人在鄞州二院第九屆腎友會上簽下器官捐獻志願書。
鄞州二院院長姚許平在腎友會上說:“如果在生命的盡頭,還能用自己的餘熱去溫暖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獲得再生的力量,我覺得這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他第一個簽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在他的帶動下,40位醫務工作者也加入器官捐獻志願者隊伍。
昨日,記者將老孫一家回到哈爾濱、安放骨灰的動態發到新浪微博後,許多黑龍江甚至是外地的博友,第一時間為孫老伯獻上了“紅心”,表達敬佩,真誠祝福好人老孫,一路走好。
“向家鄉龍江人致敬”、“老伯一路走好,龍江人的驕傲”、“歡迎回家,老伯”……有博友提議,“親們,一起發顆紅心為這位老人祝福吧。望逝者走好,生者珍惜!”在記者的微博上,打開“收到評論”頁面,滿滿的紅心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