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爛臭肉皮惡臭撲鼻 藏身哈市居民區黑作坊昨被端
2011-12-20 09:39:53 來源:生活報  作者:魯明明 高中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舉報人稱“黑肉皮”被市區一些農貿市場商販收走加工成皮凍、醬肉皮後販賣。

  生活報12月20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民孫先生向本報新聞熱線舉報,在道裡區群力鄉小西屯有一加工豬肉皮的黑作坊,生產衛生環境十分惡劣,“他們將收購來豬碎皮等去掉油脂加工成豬精皮後出售,哈市一些小作坊將‘黑肉皮’加工成皮凍、醬肉皮後在市區販賣。”19日下午,道裡質監分局、群力鄉派出所將這個豬肉皮黑加工點依法取締,並封存了生產原料和成品。

  藏身居民區

  17日下午,根據舉報人孫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道裡區群力鄉城西村小西屯,尋找了一個多小時後,群西頭道街一居民區內一處兩層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門口安裝了攝像頭。普通民宅安監視器做什麼?記者看到,該樓的大門過道、牆壁都沾滿了油污,臨街房屋裡傳出鼓風機的轟鳴聲。走近門口,令人作嘔的惡臭撲面而來。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並不知道樓內是不是在加工食品,“每天下午都有很多貨車來這拉貨,拉的是什麼不清楚。我們從這經過時都得捂鼻子,實在太臭了。”

  19日13時許,記者再次來到該二層樓,看到一輛牌號為黑AEH780的面包車剛好停在黑作坊門前。司機下車後將車後門打開,此時,從樓內走出六七名紮著沾滿油污圍裙的女工,她們將10餘個編織袋從黑作坊內搬出後裝上了面包車。記者上前詢問袋子裡裝的是什麼,一位染著黃色頭發的女工說是肉皮,准備拉到市區一處市場。

  記者透過敞開房門看到,樓內的地上、桌子上堆滿了豬皮,屋子中間是一口冒著熱氣的大油鍋。工人們見記者向內張望,迅速關上了門。

  爛肉滿屋惡臭撲鼻

  19日13時30分許,記者與哈市質監局道裡分局取得聯系後,該局執法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發現執法人員後,正在裝貨的工人們立即跑回屋,司機將車門鎖上後也跟著跑進了屋。一名男子從外面准備將門鎖上,被執法人員當場制止並令其打開房門。

  記者走進一樓黑作坊加工車間,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撲面而來。黑作坊的房屋面積約40平方米,中間是一口直徑1米多的大鍋,大半鍋黑糊糊的油脂還冒著熱氣。房間的北側和東側是4個約1米深、1米寬的池子,西側和南側放著幾張簡易的案板,上面堆著大量加工好的肉皮,地面上的塑料箱也裝滿了加工好的肉皮。屋內地面上滿是待加工的豬碎皮、豬雜油等,執法人員和記者從屋內走出後,沾了一腳黏糊糊的油漬。

  在二樓的辦公室兼臥室裡,執法人員查獲了該黑作坊近百張進貨單據,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對此,執法人員表示,進貨單內容是否真實需進一步調查。

  老板承認加工點是“黑”的

  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女工們表示,她們每天從早上開始工作,一直乾到下午,每天加工的肉皮在1噸以上。對於銷往何處,一位中年男子說:“很多制作皮凍的加工點來收,他們做好後拿到市場上販賣。”“這兒生產的肉皮,做熟了我們也不敢吃。”一位女工說。“你們不敢吃為什麼還做這麼髒的肉皮?”面對記者的質問,對方沈默不語。

  14時許,黑作坊的老板趙春秀趕了回來。趙春秀接受執法人員調查時表示,加工點沒有營業執照、產品標准、質檢報告等相關手續,加工點是“黑”的。“從今年6月份生產至今,主要將帶有油脂的豬肉皮進行皮油分離,加工成純肉皮銷往安徽省做膠,每天能生產半噸多。生產出來的肉皮都被送到冷庫,等攢夠一定數量,收肉皮的就會來拉,每斤賣四五元錢。”

  舉報人孫先生稱,這個黑作坊生產出來的肉皮被市區內一些農貿市場商販收走,加工成皮凍、醬肉皮等後販賣,剩下來的油則被拉到新發鎮薛家屯一家煉油作坊煉油了,“煉出來的是啥油?用來做什麼?只有黑作坊老板自己知道。”

  目前,該黑作坊已被哈市質監局道裡分局依法取締,生產原料及成品被現場封存。對於該黑作坊的進貨渠道、銷售渠道,執法部門將進一步調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