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12月20日訊 “凍梨的硬勁兒讓你覺得吃的時候是那麼費勁,只能一口一口地啃,啃上一口,純白、甘甜的梨肉和那份清涼,冰得人直皺眉,牙都會打顫,但那份爽到心窩的感覺,讓人有種無法形容的迷戀。”在老哈爾濱市民的記憶中,凍梨幾乎是艱苦歲月中的“冬季仙果”。那時候,有的人家在過年時纔能吃到這麼稀罕的水果。如今,凍梨在早夜市偶爾可見,已屬超低端消費,銷量遠不如從前。但是,還有不少冰城人惦記它,甚或來游玩的南方客也把它當成東北特產,嚷嚷著啃上兩口,嘗嘗鮮……
“受今年天氣影響,凍梨、凍柿子這些凍貨的銷售時間比去年推遲了20天左右。進入冬季以來,每天新鮮水果的日銷售量為3000噸,凍梨的進貨總量纔2000噸。”哈爾濱哈達農副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果品經營管理部經理郝濱生口中的數據表明,凍梨已經淡出了主流生活。
19日,記者在哈爾濱哈達蔬菜水果批發大市場接觸到了忙活批發凍梨的人們。
凍貨批發商歷軍說,每年到10月末,各種梨都成熟了,他們從產地遼寧把梨裝在大編織筐內,用大卡車一車一車地拉到哈達蔬菜水果批發大市場,並放在指定的位置。“筐與筐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通風,這樣梨基本不會爛。”歷軍說,梨放在外面,第一遍凍上後往往凍不實,如果化凍後再結凍,加之每天被風吹,顏色就會變成黑色。
來自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石家統村55歲的郭建林穿得厚厚的,戴著棉帽子,雙手插在袖子裡。“20年前我就在哈爾濱賣凍貨。”因為在東北的時間比較長,老郭的河北口音多少帶點兒東北味兒。“我當時賣貨的地點就在現在的道外區北十二道街一帶。用現在的話說,我屬於凍貨專賣。”老郭笑著說。
老郭很留戀當年賣貨的情景,“當時哈爾濱冬天根本沒有新鮮水果,凍梨是普通百姓唯一能享用的水果。進入臘月,攤床就擺上了,根本不用吆喝,賣得可好了。那時家裡買凍梨就意味著離過年不遠了。”
“後來改革開放了,南方新鮮水果一年四季都能供應哈爾濱,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凍梨漸漸失寵了。現在,凍梨已經不是凍貨中的主角了。”說話時的老郭不住地搖著頭。
市民眼中的凍梨曾經不可或缺的年夜零食
17日,定居廣州的哈爾濱人劉岩在和父母通電話時,特意提到小時候過年,一家人圍著一盆凍梨,一邊看春晚一邊吃的情景。劉岩說,他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哈爾濱過年了,“今年爭取回來,再品一品凍梨,找一找當年的感覺。”
今年40歲的哈市市民李岩東一家人去年到鄉下的父母家過年,“在我們打麻將時,母親神秘兮兮地說去拿一個稀罕物出來,保證大家都喜歡。大家一看,原來是凍梨。”李岩東說,他一下就想起小時候過年,兄弟幾個搶吃凍梨的情景。看著眼前花白頭發的母親和一盆緩好的凍梨,不知為什麼,他突然感動得幾乎落淚。
與李岩東一樣,在很多哈市市民的記憶中,凍梨是不可或缺的年夜零食。
在哈市市民曲長治的記憶中,吃凍梨是一件特別享受的事情:一家人在年夜圍著火爐和父親猜謎語,聽母親講故事。從外面冰天雪地裡取回黑黑的凍梨,在盆裡用涼水緩著。凍梨上面還有冰碴呢,孩子們就開始搶上了,吃的就是脆勁。大人們則要等梨軟了纔開始細細地品。“又甜又酸的梨汁直奔肺腑,那叫一個爽。如果說以前吃凍梨是過年,如今吃凍梨就是懷舊。對於吃慣了新鮮水果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吃凍梨則是嘗鮮。”
學者眼中的凍梨精裝後打懷舊牌旅游牌
“去年冬天,來自廣州的游客在參觀完冰雪景點後在酒店用餐,當導游詢問游客餐後想吃什麼水果時,一名游客表示,想吃凍梨,他的建議得到全體游客的贊同。游客們吃後都連稱是美味。”據防洪紀念塔附近一水果店老板介紹,臨近冰雪節,不少旅游團帶游客到店裡挑選凍梨、凍柿子,也有旅游公司成筐購買,當土特產送給游客品嘗。
和南方游客對凍梨的定位差不多,在哈市民俗學者李長海的眼裡,凍梨是作為東北特色飲食流傳下來的,“當年凍梨是年貨必買的一種。如今,凍梨的受寵地位已被新鮮的水果代替,這一點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人們如今吃凍梨是為了懷舊,如何能讓舊的東西適應現在的發展,讓人們對它留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淡出記憶,那就應有新的創意。比如說,針對外地游客,可以采取小包裝、精包裝的辦法,裡面包上幾個大小統一的凍梨,為了食用方便可以再放一把小刀,然後告訴外地游客,對於老年人,吃凍梨應該用水緩,對於年輕人,如果為了爽一下,可以直接就啃。精包裝後的凍梨要主打懷舊牌、旅游牌。”
新聞鏈接
花蓋凍梨最好吃外形特別圓布滿麻點
據多年賣凍梨的商販汪力鳳介紹,她賣的凍梨主要是花蓋梨、白梨和苹果梨,“花蓋梨一直賣得不錯,酸甜口,大家都愛吃。”汪力鳳說,花蓋梨個頭都不大,外形特別圓,上面布滿了麻點,很好辨認。白梨個頭大,但是口感比花蓋梨稍差,苹果梨也不太好吃。“愛吃凍梨的人可能還會記得‘秋子’梨,現在已經沒了,因為口味不太好。”
汪力鳳說,這些凍梨主要產地是遼寧綏中,本地牡丹江寧安盛產南國梨和苹果梨,“但是冬天從來不往這兒運。”
說到價格,汪力鳳表示,近幾年凍梨的價格相對平穩,去年每公斤最開始的批發價是3.2元,後來逐漸漲到4.4元,今年每公斤為3元。“價格隨著產地受天氣環境、產量等的影響或高或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