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21日訊 甘南縣寶山鄉寶發村農民李良軍頭些年曾在外地打工,但由於沒啥技術,乾的都是體力活,收入也不高。前年,他回到村裡打算投資搞養殖業,正當他為不懂奶牛養殖技術犯難時,得知縣裡正組織有意向的回鄉創業農民到外地學習奶牛養殖技術,於是他頭一個就報上了名。報上名後纔知道這次學習是縣勞轉辦組織的農民工創業技能培訓,學費食宿費都有補助,自己不用添一分錢,這可把李良軍樂壞了。
在齊鐵工程學校學習期間,李良軍學得特別認真,學期滿後,他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了筆記,他樂呵呵地說:“這是專家給傳授的‘寶貝’,靠著它自己准能發家。”
回來後,李良軍投資辦起了奶牛養殖場,由於經過了系統培訓,他家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比別人家都高。今年,他又新買了12頭優質奶牛,把養殖規模擴大到27頭,成了養殖大戶。而且還投資近40萬元建起了機械榨乳站和200多平方米標准化牛捨,年收入也達到了50萬元。李良軍富了,卻沒忘記村裡的眾鄉親們,他義務教其他村民把奶牛養好。據了解,該縣今年又有2300多農民工參加了涉農培訓,其中有近百人像李良軍一樣參加了創業技能培訓。
近兩年,甘南縣通過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闢建外埠勞動力轉移用工基地,將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出去,拓寬了農民增收門路,使大量農民工擺脫了土地的束縛,走上了致富路。眼下,該縣常年在外打工和就近轉移從業的農民工有8萬人,年可實現勞務收入6.5億元。
隨著農村勞動轉移規模的不斷擴大,甘南縣在原有的遼寧、內蒙古、北京、天津等地勞務輸出基地的基礎上,又新闢建了山東等勞務輸出基地7個,設立500人以上的勞務輸出點40個,建立了11家農民工服務站。今年秋收後,興隆鄉又有57人依靠外埠勞動力轉移基地成功輸出到吉林省延吉市務工,年可增收100萬元。這個鄉農民劉元雙在自己外出務工後還當起了勞務經紀人,先後帶動了50多人到滿洲裡機務段務工。此外,興隆鄉還積極扶持本地民營企業發展,充分發揮自身民營企業的吸納潛力,累計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1200多人。
今年,甘南縣依托網絡、電視等媒體,及時為農民工提供務工信息137條,涉及34個工種,5300個就業崗位,先後開展了6次集中宣傳對接活動,並為農民工建立了個人檔案,保證農民工合法權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