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23日訊 “農民有病政府幫,一年三十元保健康”、“一天節省九分錢,合作醫療保一年”,這是富拉爾基區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生動描述。
富區的新農合工作起步於2007年。自新農合政策實施後,讓農民得到了實惠,不再為看不起病、住不起院而擔心。新農合政策的推出,極大改善了這裡農民的就醫難題。
在富區長青鄉衛生院的病房裡,記者與正在點滴的郝玉蘭大娘嘮起了新農合出臺後的情況。郝大娘告訴記者,由於心髒病已住醫院一周了,這農村合作醫療剛開始老百姓不覺得啥樣,可對我們這些老病號來說可太管用了,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住院了,三次共省了1萬多元,新農合政策就是好啊!以前是小病扛,大病治不起,哪有那麼多錢住院治病啊,現在國家政策好了,藥費報銷85%,個人掏不多少錢,就把病看好了,也減輕了家裡的負擔。
記者了解到,今年,富區加入新農合的農民已達31978人,參合率達100%,真正做到了“應參盡參、應保盡保”。全區新農合住院(門診)就補償28163人次,金額達111.1萬元。而住院總人數達2311人次,醫療總費用925.7萬元,補償總費用達371.8萬元。
新農合工作至今已近五年,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新農合已發生了大變化,參加新農合人數逐年增加。由最初的1萬多人增加到3萬多人,受益人數逐年增加。僅住院患者,已由最初的平均不足1000人增加到現在的3000人,符合住院標准的農民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地治療。補償金額也逐年增加,僅住院患者,由最初的年補償34萬元,增加到400餘萬元。一系列的數字變化,說明這項政策已深深地造福了廣大農民。
為了進一步把新農合工作變成農民得實惠、醫療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工程,使農民無病時健康體檢、小病時自籌自用、大病時統籌補助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使農民不再為看病發愁。富拉爾基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自2007年啟動以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已初步形成。各相關部門以滿足農民群眾的醫療需求為目的,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及時向農民群眾宣傳新農合新政策,使更多農民了解新農合各項惠農措施。為確保新農合制度可持續發展,富區各醫療機構加大醫療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改善就醫環境,區新農合管理中心還啟動了新農合門診統籌網絡直報工作,實現了網絡信息化管理,極大地提昇了農村衛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目前新農合管理和運行機制已經基本形成,在資金籌集、審核報銷、基金管理、醫療服務機構監管等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各項規程逐步規范、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