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6日訊 寒冬來臨,43歲的齊齊哈爾市江安街道新合社區困難居民唐麗娟卻感到無比溫暖。告別居住了十幾年的低矮、狹小的22平方米破平房,上個月,全家人高高興興地領到了棚改回遷新房的鑰匙。
在新合社區,今年將有2400戶棚改居民實現回遷。“有了好政策,許多困難家庭住上了新樓房,都忙著裝修要在新房裡過春節呢!”12月19日,正在查看入戶情況的新合社區黨委書記王宏說起此事,和許多回遷居民一樣,滿臉透著喜興。
2011年,齊齊哈爾市新開工建設棚改回遷房3.5萬套,開工率為101%;廉租房建設達到4111套、20.6萬平方米,開工率100%,現已竣工2793套,竣工率67.9%;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980套、17.9萬平方米。今年開工及上年結轉到今年竣工項目95個、2.89萬套,竣工率84%。一大批棚改回遷房、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的竣工使用,使眾多困難家庭圓了樓房夢。
規劃先行 資金籌集多元投入
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城市,由於諸多原因,齊齊哈爾城市建設一直相對滯後,許多群眾多年居住在棚戶區。為了讓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住上新房,這個市積極創新思路,保障建設用地,化解資金難題,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順利開工。
建設棚改回遷房打破“小改小造”的思維習慣,實施高起點規劃,高層次布局。對要求不高的棚戶區居民,重點規劃建設相當數量的多層住宅,滿足其住進相對較好樓房的需求;對基礎較好的棚戶區居民,統籌規劃配建一部分高層住宅,滿足其一步住進高樓大廈的良好願望。全市在新合家園小區規劃闢建79棟多層住宅基礎上,同時配建10棟高層住宅,在最大限度安置棚戶區居民同時,又滿足了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形成了高低有別、錯落有致的樓房格局。
在依江傍水的望江地段黃金位置,許多開發商躍躍欲試,當地政府最初也曾計劃出讓,中央和省做出保障房建設工作部署後,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這裡專門建設回遷住宅小區,讓拆遷居民和弱勢群體享受到一流的居住環境。他們吸取某些城市集中改造、統一安置、成片建設保障房,形成棚戶區居民紮堆“貧民窟”、高端人士獨享“富人區”差距懸殊的教訓,實施改造、開發相結合,讓貧民既住進新區,又接受新事物,形成各階層共享優質服務和優良資源格局,促進社會和諧安定。
2008年以來,齊齊哈爾市區棚戶區改造完成投資100.23億元,而國家到位補貼只有2.5億元,巨大的資金缺口成為一道似乎無法跨越的門檻。
“錢從哪裡來”,一直是決策者頭疼的問題。全市開動腦筋、創新思路,以資金籌集為突破,多元投入,創新出借款、貸款、現有土地變現、墊資、募集、招商引資、募捐等12種籌資辦法。通過實施多種融資模式,基本滿足了棚改資金需求,成為全省各市地破解城鄉建設“資金難”的成功范例。
和諧拆遷 確保開工竣工進度
為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齊齊哈爾市把依法征收與陽光拆遷有機統一,在調查論證基礎上,相繼出臺《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辦法》和《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做到“執行政策、補償結果、確認補償標准、工作人員、照顧對象確認程序、舉報上訪渠道”等六公開,將征收拆遷置於陽光下,消除了被征收人晚遷得利的僥幸心理。
在推進和諧征收上,充分征求被征收居民意見,對80%以上同意的地段實行征收。對部分不願搬遷的被征收人,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動員工作,入戶反復做工作,化解抵觸情緒,爭得理解和支持。對征收後期的滯留戶,實行領導乾部包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在三合村、中華路大市場等重點拆遷地段,市住建局、龍沙區、建華區先後選派500餘名乾部職工全力包保,一對一做工作,為保障回遷房開工和重點項目建設贏得寶貴時間。
在新合社區72號樓3單元501室,靠在市場擺攤賣菜為生的張海江正在安裝新買的32吋液晶電視。記者看到,52平方米的新房已基本裝修完工。張海江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原來住30平方米的舊平房,現在趕上了棚改好政策,添了不到3萬元就住上新樓。新房新氣象,熱水器、洗衣機都是嘎嘎新的,馬上就搬進來,春節大家都來喝酒吧!”
為保證更多弱勢群體住上新房,齊齊哈爾市堅持有證房“征一還一”、無證房“征二還一”的惠民征收政策,對回遷房不足40平方米的特困戶、殘疾戶,不收任何費用直接安置到40平方米的保障性戶型;對確實住不起樓房,享受保底政策的,確保其住上廉租房;對上起樓住不起樓的,在物業費、取暖費、燃氣費等方面適當減免;對不符合低保條件但又確實交不起差價款的棚改居民,給予混合產權房,待居民有條件購買剩餘產權時,再按現行建築成本購買。
發改、規劃、國土、建設等部門簡化程序,實行“先開工後補手續”和“邊開工邊辦手續”方法,促進保障性住房項目盡早開工建設。市委、市政府成立保障性住房建設監督檢查小組,定期深入現場督導,檢查工程進度。質監、設計、安全、審計、監察等人員組成項目推進組,全程跟蹤工程進度,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問題不過夜。
在采訪的幾天時間裡,室外氣溫已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記者被市區兩級乾部、社區工作人員為困難戶捐款捐物、幫助孤寡老人免費搬家等一幕幕場面所感動。市委書記郝會龍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讓城市面貌和百姓居住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是解決民生的落腳點。要堅定不移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一手抓保障,一手抓繁榮,從人民群眾需要出發,解決好各類人員的住房問題,把好事真正做好。
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大手筆建設,各有關部門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贏得了拆遷戶的理解、支持。通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進一步增強黨員乾部與人民群眾的感情,黨群、乾群關系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拉近。
保質創優 提高群眾滿意度
為保證保障性住房工程質量,齊齊哈爾市向棚戶區居民公開承諾:把棚改樓建成回遷居民的放心樓,建成全市優質樣板工程和群眾滿意工程。該市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義務監督員全程監督制,由承建、監理、規劃設計等單位對資質准入、施工工藝、材料選擇、質量驗收等關鍵環節嚴格把關。市長韓冬炎說,保障性住房建設是重大民生工程,開闢一條服務保障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實行跟蹤督辦和行政問責制,對未按時開工和開工率達不到限時要求的,嚴格處罰。
在環境建設上,完善保障性住宅小區道路、排水、供熱、供氣、廣場、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小區安裝運動器械,修建音樂噴泉、休閑廣場。將保障性住房全部委托公開招聘的物業企業進行管理,減免低保困難家庭的水電氣熱和物業費用,解除回遷的困難家庭和廉租戶家庭的後顧之懮。
齊齊哈爾市棚改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彬介紹,全市積極規范分配管理申請條件,優先面向孤、老、病、殘等特殊困難家庭及其它急需救助的家庭,真正讓低收入家庭受益。齊齊哈爾市住房保障辦建立詳細廉租住房信息檔案,組織區廉租、監察、財政、民政、衛生、殘聯、公安局、各街道社區聯合摸底調查,有效避免了不符合條件的有房戶以無房或租房名義瞞報及造假申請現象。
廉租房分配程序一直被群眾所矚目,齊齊哈爾市廉租房分配采取公開搖號方式,在申請人代表、監察、公證等部門監督下進行,保證廉租住房安置分配公正性。在廉租住房實物分配過程中,堅持廉租住房由各區廉租辦組織分配發放,分配順序按照“孤、老、病、殘”進行,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平穩”。嚴把上報、審核、公示三個關口,實行“三級”公示制度,由社區、街道在轄區及相應辦公場所進行公示,公布監督電話,安排專人解答來信、來訪,全面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