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9日訊 眾多的“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社區人”,政府的社會管理如何有效影響到具體社會成員,如何在基層增強管理效率?“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創新社會管理”,哈爾濱市從社區破題,走出了基層管理創新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探索之路。
近年來,哈市把社區作為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百姓的前沿陣地和重要平臺,創新理念,調整思路,加大社區建設工作的組織程度、工作力度和投入強度,著力豐富社區建設的內涵,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推進了社區建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了社區聯系群眾的紐帶、服務百姓的平臺、文化活動的場所、思想教育的陣地、溫馨和諧的家園的五大功能。
以社區為基本單元夯實基層基礎
眾多社會矛盾主要體現在基層,抑制化解此類矛盾的工作也體現在基層,基層日益成為社會管理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哈爾濱著力加強社區陣地建設,今年將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昇格為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由市長任主任,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有關部門配合、街道社區主辦、社會力量支持、居民廣泛參與”的社區建設工作新格局。同時,把社區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統籌考慮,實現了“四個納入”,即把社區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納入“十二五”規劃,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納入區縣(市)領導乾部績效考核,將和諧社區建設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著力點強力推進。
這個市把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作為重要一環,從今年起,在社區乾部中招錄公務員,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具有社區工作經歷和經驗的人員。截至目前,已有21名社區乾部通過考試成為政府公務員。同時,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建立了社區兩委成員報酬自然增長機制,社區乾部補貼每年都隨社會平均工資變化相應增長。
為社區服務與管理構築基礎平臺。通過三年規劃任務的實施,全市共計投資3.6億元,完成331個社區用房建設,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社區達到36個,社區公益用房得到進一步改善。
建立貼近群眾的社區服務管理機制
“幫社區謀劃發展思路、幫社區提高乾部素質、幫社區健全工作隊伍、幫社區完善各項制度、幫社區解決疑難問題、幫社區提高服務質量”,哈爾濱市民政局創造性地開展了“民政乾部進社區,服務群眾零距離”活動。
市民政局將城區內的社區劃分為6個責任區,徹底改變了以前僅由一個業務處唱“獨角戲”的格局,轉變為現在系統整體參與的“大合唱”,形成了全員參與、合力推進社區建設的良好局面。
變“百姓事”為“分內事”。普寧醫院醫護人員為松北街道世紀花園社區380餘名老人進行了免費體檢;第一社會福利院組織醫療志願者小分隊,深入百姓家中,為他們進行身體檢查、健康諮詢、用藥指導及醫療保健知識的宣傳。
變“單行道”為“立交橋”,努力解決群眾利益訴求。幫助愛建社區組建了“社區便民服務聯盟”,整合區域服務資源,完善社區便民服務功能,實現了“政府服務、市場服務、志願服務”的有效銜接;幫助社區創建“減災示范社區”,根據社區困難群眾需要,解決棉被等應急物資。
變“小舞臺”為“大舞臺”,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安康福利院的青年志願者,幫助指導蘭河街道幸福社區開展文藝活動;呼蘭區民政局組織社區文藝工作者與安康福利院開展文化交流。幫扶乾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吸納社會資源,積極幫助社區開展文體活動,讓小社區成為百姓參與的大舞臺。
“民政乾部進社區,服務群眾零距離”活動開展以來,查找並解決社區各類問題困難373件,收集各類意見建議200餘條。
打造品牌提昇群眾幸福指數
完善的服務功能、個性化的服務項目是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保障,也是社區建設的根本目的。近年來,哈爾濱市始終堅持凸顯服務特色、強化服務功能的基本理念,致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區品牌,從粗放式管理走向精准化服務,社區的功能日益凸顯。
道裡區撫順社區建立“民情檔案”,詳細記載困難家庭的地址、電話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動員社區黨員和駐街單位加入到扶貧濟困的行列中來,297戶困難家庭得到救助。
道裡區尚志街道西十五街社區居委會,連續八年開展“傳承愛心助學”活動,幫扶11名困殘家庭學生以及身患殘疾的學生邁入了大學殿堂。
近年來,哈爾濱大力推廣“15分鍾社區生活服務圈”,努力打造服務型、文化型、保障型、平安型等特色社區,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品牌的服務模式。全市創辦社區服務網點4萬餘個,提供各類便民服務。各社區廣泛開展助業、助醫、助老、助困、助學“五助”活動,積極開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推行居站分設,按照“一居一站”的模式,采取“一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務的方式,為居民提供政府公共服務。
哈爾濱市組建了各類社區社會組織,成立文化、體育、教育、科技等活動團隊,開展歌唱、舞蹈、腰鼓、書法、棋牌等文體活動,極大豐富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成立“四點鍾學校”,承擔起放學後對未成年人的看護和教育責任,既減輕了家長負擔,又使未成年人受到更多教育,得到了社會和廣大家長的好評。
以創建“文明街道、文明小區、文明樓院、文明市民”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用各類文化陣地,開展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教育。近年來,哈爾濱市建設圖書館社區館43個、文化活動輔導基地36個,受教育群眾達300萬人次。每年組織社區群眾性文體活動4000餘場次,參與群眾260萬人次,特別是社區“鄰居節”,已成為居民踴躍參與的品牌活動。
目前,哈爾濱市共創建國家級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8個、省級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59個、市級星級和諧社區46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