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爾濱市2011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綜述
2011-12-29 16:02:4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9日訊 2011年,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農委、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市廣電局、市衛生局、市人口計生委、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等13個部門組織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緊緊圍繞農村改革發展和農民實際需要,不斷充實內容,創新載體,健全機制,以集中活動為示范,以各部門參與為基礎,以重實績、求實效為目的,因地制宜地開展活動,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用實實在在的服務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把科普知識送進農家院落,把義診藥箱背到山村田間,把先進文化帶到鄉鎮村屯,把先進農業技術成果帶給農民群眾……在全市各部門的努力推動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三下鄉』活動似暖流淌過廣袤的黑土地,溫暖著農民群眾的心。

  抓重點 辦實事 求實效

  農民的文化科技衛生狀況怎麼樣,他們還有哪些需要和要求?各部門將『幫人幫到根本上、下鄉下到民心裡』作為『三下鄉』活動出發點,同落實黨在農村的富民政策結合起來,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同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困難、改進生活方式結合起來,適時調整『三下鄉』的時間、內容和形式,真正將農民需要的服務送下鄉。各部門創立了各具特色的『三下鄉』品牌,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三下鄉』活動,如『送戲下鄉』、『農家書屋工程』、『科普惠農強縣行動』、『農業科技之冬』、『光明行動在農村』、『法律進鄉村』、『農村教師培訓』、『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農村青年創業行動』、『農村婦女科技致富行動』……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共送圖書下鄉50多萬冊,送戲下鄉1500餘場,送電影下鄉3000餘場;建農家書屋500個,村級文化室180餘個,鄉級文化站30個;文化科技人員下鄉1萬多人次,舉辦科技大集254場;法律廣場、法律大集300餘場;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8000多場次,150餘萬農民參加了培訓;近百支醫療隊常年在基層進行對口支援,診治病人20餘萬人次;為農村青年發放創業小額貸款7000餘萬元。『三下鄉』活動累積投入1500餘萬元,成效顯著,受到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三下鄉 常下鄉 常在鄉

  農民歡迎『三下鄉』,更需要常下鄉、常在鄉,讓先進的文化、科技、衛生在農村紮下根來。2011年,各部門探索出了不少有利於常下鄉、常在鄉的好辦法。在向農民輸送精神食糧的同時,注重『送』與『建』結合,積極幫助農村加強農家書屋、衛生所、文化場館、廣播站、科技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激發農民自身活力,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增強『三下鄉』的『常態性』。同時注重『送』與『教』結合,在往下送的過程中,著眼加強陣地隊伍建設,將培養當地科技人纔、文化能人、衛生骨乾作為根本措施來抓,提高各地乾部隊伍業務素質,把文化的種子播撒在農村,變『三下鄉』為『常在鄉』,為農村培養一支不走的『三下鄉』隊伍。

  建機制 送服務 共發展

  多年實踐證明,『三下鄉』活動已經成為愛農、助農、惠農的品牌。這項活動之所以永葆活力,就在於始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從機制建設入手,將臨時性、分散性、情感性的援助幫扶,變為有組織、有制度、有保障的系統運轉,以制度推進服務。我市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已形成『三下鄉』統一的組織協調機制。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協調文化、科技、衛生、教育、司法等12個有關職能部門,每年對『三下鄉』示范活動的主題、方案、群眾願望等進行討論,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統一思路,全力以赴、相互配合完成好示范活動。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和部門特點,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在各類對口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與農民之間架起暢通的服務橋梁,不斷推動『三下鄉』活動的長期深入開展。

  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傳播先進文化,推廣實用科技,倡導文明生活,哈爾濱市的『三下鄉』活動已在農村和農民中『生根開花』,結出豐碩果實。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