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0日訊 題:“重錘響鼓”引領用人導向——《特色城鎮化崛起黑龍江》系列報道之九
記者 印蕾
我省走出的特色城鎮化道路,帶動了全省重要戰線和主要城市經濟的全面躍昇。這得益於“頂層設計”、“強勢助推”、“龍脈崛起”、“濃墨重彩”、“文化長入”,也得益於“重錘響鼓”引領用人導向。
省委立足於鍛造一支政治靠得住、能力上得去、作風過得硬,且能引領廣大乾部發揮聰明纔智、開創嶄新局面、實現科學發展的強班子硬隊伍,近幾年突出注重用科學理論武裝乾部,用優秀精神激勵乾部,用偉大實踐鍛造乾部,用率先垂范引領乾部。
一支奮發進取的優秀乾部隊伍與全省人民一道,闖出了一條龍江前所未有的跨越發展之路。

每月一期的龍江發展講壇,幫助領導乾部豐富知識、提昇素質。資料圖片
靜下心來好讀書
“領導乾部要擠出時間,多讀書、廣讀書、讀好書,特別是多讀哲學、政治、歷史、法律、科技、文學等方面的書,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加油補能,增加儲備,以便更好地履行職能責任。”
2010年11月25日,省委黨校。大報告廳座無虛席。省委書記吉炳軒在這裡為來自省直機關、省屬高校等單位的700多名黨員領導乾部作了《靜下心來好讀書》的黨課報告。
類似的黨課,四個月時間裡,省委書記親自輔導的還有兩次:
2010年8月7日,吉炳軒為全省1200多名後備乾部作題為《牢記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推動龍江更好更快發展》的專題輔導報告。
2010年9月27日,吉炳軒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勉勵大學生們牢記歷史使命,為龍江的更好更快發展貢獻聰明纔智。
省委主要領導的率先垂范,在全省領導乾部中掀起了學習的熱潮。
每月一期的“龍江發展講壇”,聘請國內外高級專家學者、中央國家機關高層次領導乾部,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作報告。打造全省領導乾部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接受培訓、提昇素質的精品工程。講壇在省委黨校設主會場,並在全省13市地設分會場,每期都有來自省直各單位、各市(地)、縣(區)的領導乾部5000餘人聽取報告。
乾什麼學什麼,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牡丹江市從調整經濟結構和知識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發展主基調出發,把學習與三年“超千破百”(GDP1000億元、財政收入100億元)目標同舉共重,努力讓學習活動成為助推新一輪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新動力。哈爾濱市南崗區在44個直屬黨組織、3.2萬名黨員中,以共同的學習理念、學習目標為紐帶,以相同的學習愛好、學習興趣為基礎,根據各黨組織的組織機構、人員特點、工作職能和目標任務的不同,在領導班子、機關乾部、街道(社區)、企業、校園等八個層面建立了1000多個各具特色、長短期結合、大小適宜的“學習共同體”,采取專家輔導、調查研究、主題實踐活動等多種靈活多樣的形式,把學習課堂延伸到重點工作一線,廣大黨員乾部運用所學到的新知識、新理論,在破解經濟發展、服務民生、信訪維穩、征地拆遷、道路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團結鼓勁謀發展,凝心聚力學為先。在龍江大地,把學習當做一種歷史責任、一種內在需求、一種終生使命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鐵人精神,薪火相傳。資料圖
精神引擎增動力
2008年4月,省委書記吉炳軒上任伊始,就明確提出“闖關東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為代表的崇高精神,是黑龍江人民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根植黑龍江、體現本土化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支橕黑龍江省推進“八加十戰略”的強大精神動力,要大力弘揚這一精神,使之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在農墾、森工城鎮化建設和交通、道橋建設“四個三年會戰決戰”的偉大實踐中,墾區人發揚“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和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創造了三年提高城鎮化比率23個百分點的世界奇跡;林區人發揚“紅松、頭雁、黃牛和公僕”的“森工精神”,三年建設超過三十年城鎮規模的中國奇跡;交通人用特別能“承重、吃苦、戰斗和奉獻”的精神,三年建設了比過去三十年建設還多兩倍高速公路的會戰奇跡;哈爾濱路橋人“勇於吃大苦、甘於受大累”的“路橋精神”,創造了三年建成三座跨江橋、打造500多條道路的寒地奇跡。
以創業拓展發展空間,造福龍江百姓;以創新打破發展樊籬,激發全省活力;以創優推動趕超晉位,推動龍江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為激發全省上下創業的勇氣、創新的銳氣、創優的志氣,進一步推進我省“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省委作出重大決策,在全省全面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全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積極行動,紀檢部門深化規范權力運行制度建設,拓展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公共企業事業單位辦事公開覆蓋面,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公開制度;組織部門致力於提高廣大乾部創業本領、創新意識和創優能力,培養造就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領軍人纔、高水平創新團體和依靠核心技術自主創業的科技企業家;公安機關努力提昇警務信息化、執法規范化、惠民服務化水平,為促進經濟增長、維護社會穩定、改善民生環境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黑龍江交通人用特別能“承重、吃苦、戰斗和奉獻”的精神,創造了高速公路建設奇跡。圖片來源: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
一群頭雁帶騰飛
從2008年省委確立並實施“八加十戰略”,雖然只有短短四年時間,但帶給龍江發展出現的巨大變化不容置疑。推進跨越的偉大實踐培養、錘煉著乾部,鍛造、檢驗了隊伍。
省城哈爾濱,“五加二”、“白加黑”,24小時全天候、超負荷運轉,早已成為市建委廣大乾部職工工作的常態。一個個可親可愛的身影,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場景,奏響著城市建設快、再快、更快的進行曲。
宣化街高架橋工程指揮部現場指揮、市建委總經濟師張文庫始終堅持在工程一線,在擔任先鋒路工程現場指揮時,他把辦公室移到工地上,每天堅持午夜12點到現場巡查夜間施工情況,同事們眼中的他“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市建委基礎設施處調研員、道路結構性昇級改造指揮部副總指揮曹剛,今年組織實施道路結構昇級改造工程69條,在使城市三、四類街道通行能力大幅提昇的同時,積極為周邊居民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同事們說,“他收到的錦旗都可以鋪一條路了。”
在新的我省乾線公路示意圖上,縱橫交錯、聯結成網的紅線,在普通人看來,只是一條條代表乾線公路的線條,而對於參與龍江交通建設三年決戰的建設者們來說,那是一條條湧動的血脈,它裡面承載的是:決戰之初,無數個不眠之夜的討論,而最終形成的藍圖;決戰開始,跑項目、跑資金的工作人員嘴裡、腳上長滿的大泡;設計者在野外勘探時,手臂和大腿劃開的一道道傷口;冰山一樣的凌汛襲向工地時,背起炸藥第一個跳進江中的壯士那一聲的吶喊;甚至是無數個一線建設者在失去親人又不能送別時,心中留下的那份永遠的悲慟和疼痛……
勘察設計是項目報批的第一關。按交通運輸部規定,“平原區高速公路,設計周期不少於24個月,山嶺區高速公路和特大橋不少於36個月”。而三年決戰3042公裡高速公路設計的時間僅僅用了一年。勘察設計人員一年365天,只休了大年三十和初一兩天,乾了363天。勘察設計外業人員爬冰臥雪、風餐露宿、穿山越嶺,500名勘察設計內業人員集中在一起,吃三,睡五,乾十六,僅用一年時間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28條重點公路工程項目的270萬張圖紙如期完成。
決戰道路上,當幾十萬交通大軍開赴工地的時候,50年未遇的提前到來的雨期擋住了他們前進的腳步,冰山一樣的凌汛襲向了剛剛建好的大橋。困難阻擋不了攻堅的腳步。公路建設者不分嚴寒酷暑,搶晴天、戰雨天,晝夜奮戰,人停機械不停;開展冬季低溫施工、冬季備料、冬季培訓,變冬閑為冬忙,始終堅守在一線……
雙佳項目監理李奇身患癌癥,依舊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在一線,編排工期、講解工序、嚴格監理,一次次與死神抗爭、一次次與時間賽跑。他要把自己豐富的施工經驗奉獻給三年決戰。
特色城鎮化道路,推動了全省經濟社會地方好發展、快發展、大發展,趟出了一條具有龍江特色、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新路。在路上,頭雁引領,眾雁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