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0日訊 26日,哈爾濱市建築規劃專家李長敏打進18604500110熱線:近幾年,我市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市容市貌可謂日新月異。但是城市建設、道路改造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希望在今後的城市建設中能加以規避。
改了路,還應加上兩排樹
李長敏曾任省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省建委專家委員會建築專業成員,高級建築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他說,一條大路、兩旁種樹、三層景物、四季有助,這句順口溜形象地說明了城市街路兩旁行道樹的作用,所以在現代城市規劃建設中,行道樹必不可少。但在近幾年哈市的道路改造中,曾經有行道樹的道路,路面拓寬了,樹木卻不見了,長此以往本就綠化資源不富裕的冰城,何時能榮昇園林城市?
李長敏舉例說,淮河路改造後,工大二校區北側的大樹全部不見,且數百米長的路段,沒有預留一個樹坑;嵩山路改造後,道路東側從105號到黃河路將近500米的距離內,也沒有預留樹坑。此外,中山路(省人大到天鵝飯店段),文政街、文昌街(李范伍花園到宣化街段)、征儀路、華山路(長江路到珠江路)、西大直街(近和興路段)、埃德蒙頓路(近康安路段)、南極街(近田地街段)等很多路段,人行道沒有樹。許多老街路兩側樹木缺失嚴重,新路改工程人行道行道樹池規劃很不充分,斷斷續續,有的甚至沒有,這種規劃極不合理。且有些人行道只有約2米寬,即便補種都不夠寬度。
針對這些問題,李長敏表示:首先,人行道要預留出完整連續的行道樹池,商企機關門前也要規劃出樹池。其次,路改要盡量為綠化創造條件,較寬的人行道及靠近圍牆可適當規劃出綠化帶,不要只是簡單地硬鋪裝。
沒綠化,中華巴洛克乾巴巴
近幾年大力改造的中華巴洛克項目,按照市裡的要求,務必還原老道外最原始的風情。李長敏說,作為一個建築師,非常關注這個世界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但在實地走訪過後感覺卻不盡如人意。
在翻閱大量老舊照片和近幾年改造過程中的照片後,李長敏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中華巴洛克改造,缺乏綠化,這裡留下的是嶄新的建築,而不是老道外的萬種風情。沿著南三道街,穿過巴洛克文化廣場,沿途所經之處,沒有一處綠化,只有南四道街上還『殘存』著三株大樹。無論是院落還是街道,均沒有留下任何綠蔭。
李長敏說,在查閱老照片時不難發現,中華巴洛克的庭院和街道,都有相當數量的花壇、樹池等綠化景觀。即便在改造中也依然能夠看到樹木的蹤跡,然而在改造完成的街區、院落都沒有看到樹木、花草,只有乾巴巴的建築,這不能不說是硬傷。
不和諧,巨型廣告牌不舒服
『隨著商業活動越來越多,巨型LED廣告引人注目,然而在設置這一類廣告時,是否應該更多地考慮一下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問題。』李長敏建議。
拿南崗區紅博轉盤道的省博物館來說,自去年開始,一塊10多平方米的巨型LED廣告屏幕就懸掛在博物館正門的匾額上,集保護建築、歷史文物於一身的省博館被遮住了半邊門面,顯然不利於人們欣賞其建築外觀。
位於香坊區樂松廣場的巨型廣告牌,在晚間忽明忽暗,極其刺眼,此處處於環島,來往車輛多,極易分散司機的注意力,因其影響交通安全而成為視覺污染。
李長敏表示,巨型廣告是純粹的市場行為,無可厚非,但作為保護建築,不要對建築物的外觀輕舉妄動,選擇懸掛時應該避開。同樣,在交通繁忙、車況復雜的地段,也不應該設置巨型廣告牌,即便避免不了也應規定好廣告的時間及其亮度,畢竟作為節約型社會,更應該避免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