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0日訊(王寶珠 記者 張強)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綏芬河口岸出口輕紡制品5936.9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3.1%,位居出口商品第6位。11月當月出口輕紡制品715萬美元,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35.8%。
今年以來,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乏力,居民消費能力有限,促使我國輕紡織品在傳統市場出口受阻。與此同時,歐美發達國家為刺激經濟,增加就業,對我國輕紡織品出口采取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手段花樣翻新,從最初的配額限制、反傾銷、特別保障措施,到目前的反補貼、技術壁壘、企業社會責任等形式,逐步抬高我國輕紡織品出口門檻。受此影響,國內貿易商將部分銷售份額轉向俄羅斯、獨聯體等新興市場。
目前,我國已成為俄羅斯棉布、針織布、人造纖維布料等紡織品的主要供應國之一,俄羅斯自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每年都以13%左右的速度遞增。從今年7月1日起,財政部下調了混紡布、亞麻紗線等紡織原料進口關稅,其中混紡布部分進口稅由之前的12%下調至6%。這有利於我國加大棉紡織原料的進口,緩解我國棉花的供求矛盾,降低紡織服裝行業的生產成本,促進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