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炳軒在甘南縣興十四村寄語大學生村官
投身農村廣闊天地 譜寫壯美青春華章
東北網1月5日訊 省委書記吉炳軒近日在齊齊哈爾與新選聘到村任職大學生培訓班學員座談時強調,要樹立遠大理想、砥礪道德品質、提高能力素質,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用青春和汗水奮力譜寫人生美好華章。
2011年12月29日下午,吉炳軒在興十四村調研時,專程看望了“2011年度新選聘到村任職大學生培訓班”學員並與學員座談。從2004年開始,我省通過省財政全額承擔學費選拔農村青年到省屬涉農院校培養後回村工作和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選派志願者到村工作兩種途徑,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2008年,中央開展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以來,我省共選聘1787名大學生村官;2011年,我省選聘大學生村官511人。目前,全省在崗大學生村官1678人。省委組織部從2011年12月18日開始,計劃利用今冬明春在興十四村對全省大學生村官輪訓一遍。當天舉辦的是第三期培訓班。
數九寒天,室外冷風刺骨,室內溫暖如春。吉炳軒一下車,就直奔會場,參加本期培訓的來自雞西、雙鴨山、伊春、鶴崗、七臺河、黑河、綏化、大興安嶺等八個市地的160名大學生正在進行開班式發言。坐下後,吉炳軒示意學員們繼續發言,他則拿出紙筆認真傾聽記錄。
培訓班學員發言後,吉炳軒說,黑龍江可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們有兩面旗幟,一面是“大慶精神”,一面是“北大荒精神”。這兩面旗幟一個在油田,一個在墾區,一個是工業,一個是農業,都充分展現了黑龍江人創業、創新、創優的進取精神和光輝歷程。大慶在最早開發油田的時候非常艱苦,在莽莽荒原上想找到油很不容易,開采出來更不容易。第一次采油技術,是靠地層自身壓力把油“頂”出來。第二次采油技術,是向地下注水,把油“擠”出來。第三次采油技術,是靠化學劑把更多的油“洗”出來。現在大慶油田正在研發第四次采油技術,探索用生物工程方法將地下剩餘原油以天然氣形式開采出來。大慶人就是憑著艱苦創業的精神,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使大慶的原油產量到現在還能每年保持4000萬噸左右,累計生產原油20.7億噸、佔全國同期陸上原油產量的40%以上;累計上繳國家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價差近2萬億元,連續6年上繳利稅超千億元,正在向著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的目標邁進。黑龍江墾區是中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墾區的發展史可以用“四步走”來概括:第一步是十餘萬轉業官兵和數十萬支邊青年、城市青年、知識分子響應黨中央號召,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開墾出4000多萬畝良田,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性轉變。第二步是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科技化和產業化發展,基本實現了糧食生產全過程機械化,北大荒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第三步是即將實現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立起100多個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生活環境優良、建築風格俊秀的農墾小城鎮,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00多億斤。第四步是將用10年時間實現城鄉一體化和打造走向國際的大企業集團。這兩面旗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始終高高飄揚,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更加鮮艷奪目,正在向著更加遠大的目標邁進。興十四村是黑土地上的一顆明珠,大家抱著一腔熱血和遠大志向來到這裡學習,就是讓大家看一看,中國的農業有沒有希望,中國的農村有沒有希望,中國的農民有沒有希望。相信大家通過學習會得出一個答案。興十四村在解決“三農”問題上正在探索試驗,下步要變村為鎮,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一部分種地,一部分發展工業,一部分搞服務業,實現分工分業,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真正實現農村城鎮化,這也是中國農村發展的方向。大家都是青年人,從村官一步一步乾起,將來就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這個擔子將來也要落在你們頭上,像興十四村這樣,帶領廣大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興十四村已經走出了一條路子,會給大家一些借鑒和啟示,需要大家一起來探索實踐。
吉炳軒勉勵學員們,要學習執政為民的思想。興十四村的土質是沙土地,漏氣、漏風、漏水。付華廷帶領著這裡的人民,在這麼貧瘠的一塊土地,把興十四村建成了龍江第一村,靠的是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心。大家一定要牢記當官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老百姓,搞一個村要把這個村帶富,搞一個鄉要把這個鄉帶富,搞一個縣要把這個縣帶富,如果沒有這一條就不要提當官。當官必須為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當村官也好、鄉官也好、縣官也好,首先一條要有執政為民的思想,不以自己的得失執政,不以自己的榮辱辦事,真正為老百姓謀福祉。自己富了不算富,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纔算富。興十四村要通過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把周邊農民吸引進來,建設5萬人口現代化的小城鎮,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這纔是真正的執政為民。
要學習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中國要想讓人民群眾富裕起來,沒有別的路可走,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興十四村能夠成為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村風文明化、管理民主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付出艱辛是做不到的。創業首先要能吃苦,我們修了3000多公裡的高速公路,投資1100多億元,要科學規劃設計,要籌措建設資金,要搞好征地拆遷,要克服技術難題,要備好砂石物料,等等。每一項工作都凝聚著交通建設者的辛勤汗水,每一段公路都體現著交通建設者的苦乾實乾。我們的水利建設、小城鎮建設、旅游名鎮建設、產業項目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無一不是艱苦奮斗的結果。大家一定要看到,黑龍江面貌的改善是靠艱苦奮斗,興十四村的發展也是靠艱苦奮斗。只有艱苦奮斗,纔能事業有成。
要學習科學發展的理念。我國正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要積極爭取和平安定的環境來集中力量搞建設、抓發展,把過去失去的時間奪回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搞建設、抓發展一定要講科學,不能盲目,不能不切實際。同是一畝地,全省馬鈴薯產量平均2000~4000斤,而興十四村依靠科學技術,能達到10000多斤,一戶農民種了40多畝馬鈴薯,年收入就達20多萬元。講科學產量和收入就高,不講科學產量和收入就低。農墾有4000多萬畝土地,依靠先進科學技術,今年糧食產量能達到400多億斤。作為當代大學生村官,不僅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更要有科學發展的理念,培養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要學習開拓創新的意識。過去興十四村人均收入1萬多元,2010年達到2萬多元,2011年達到5萬多元,靠就是改革創新。我們提出要把興十四村變成一個鎮,就會涉及很多體制問題,就需要通過改革創新來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現在農科院的科技人員是無償為農民進行技術服務,靠的政治覺悟和責任意識,使興十四村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有了現在的規模。下步要探索市場化的辦法,用經濟手段把科技人員與農民聯結起來,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比例,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投身現代農業的積極性,心甘情願地到農戶家中去,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將來把周邊農村都帶動起來後,農民進入了城鎮生活,就涉及到如何管理問題,這些都需要不斷探索、改革創新。不改革就沒有動力,不創新就沒有出路。希望大家一定要有改革創新的勇氣,敢於否定前人,敢於突破束縛,走出一條新路來。
要學習真抓實乾的作風。興十四村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付華廷帶領村民實實在在乾出來的,是我們的科技人員兢兢業業拼出來的。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他研究的是南方水稻,畝產可以達到1700多斤。我們也有一位寒地水稻之父叫徐一戎,他研究的是北方水稻,畝產可以達到1800多斤。他們靠的是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田間地頭實踐出來的。工業的專家就在工廠裡,農業的專家就在土地上,他們和工人、農民一樣流汗出力,纔能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希望大家要學習他們真抓實乾的優良作風,做任何事情都要沈下心來、撲下身子、身體力行,只有這樣纔能實現遠大理想、成就輝煌人生。
要學習公道廉潔的品質。公道正派、廉潔清正,是每個領導乾部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也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基本要求。公道為政,就要堅持原則、秉公辦事。老百姓評價領導乾部,首先是看公道不公道、正派不正派、廉潔不廉潔,只有做到公道廉潔,纔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大家纔能願意跟著你乾、支持你乾。興十四村的老百姓之所以願意在付華廷的領導下乾事創業,也在於他的公道正派。大家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乾工作、辦事情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堅持秉公辦事、公平公正、嚴格自律,這樣纔能凝聚團隊力量、乾出一番事業。
省直有關部門和齊齊哈爾市主要負責同志出席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