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統籌校企合作推進我省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我省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省政協副秘書長、民進省委副主委康鳳英
2005年溫家寶總理明確指出,發展職業教育不僅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教育體系,更是轉變人力資源優勢、解決“三農”問題、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省職業技術人纔的培養培訓主要分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大類三大領域,即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主管的技工教育領域,社會力量辦職業培訓領域和由教育部門主管的中等、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培養培訓領域。近幾年,隨著龍江經濟的發展與技能型人纔缺乏矛盾的日益突出,職業教育已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老百姓的極大關注,技校、中等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辦學條件和辦學規模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培訓規模和質量也得到較大提昇,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需研究和解決。以下從兩個方面談一談對我省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偏低。雖然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一再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號召,但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偏低的問題仍很突出,有效需求不足。究其原因,既有傳統社會觀念“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影響,更是國家相關政策、制度的不配套、不銜接所致。按照現行的勞動人事制度規定,學歷仍然是就業和人纔的主要標志。技能型人纔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不能在政策和制度上得到應有的保障,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唯學歷化”的政策導向,使得職業教育成為一些家長和學生“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出現生源萎縮、學生綜合素質下降等問題,急需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輿論導向等方面加大力度。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實習實訓資源欠缺。一方面,由於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歷史上一直不足,欠帳太多,導致職業教育應有的實習實訓條件不具備,落後於行業標准,難以達到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影響了教育質量提高和職教特色的發揮,也不能滿足家長和學生希望通過職業教育真正學到技能後就業的願望。目前,我省現有中等職業學校387所,全省應建3096個實驗實訓基地。五年來,全省已建1161個實驗實訓基地(校均3個),其中國家重點建設了264個骨乾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學校自建897個,還有1935個實驗實訓基地等待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另一方面,我省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一直沒有理順,教育、勞動、農業等部門政出多門,相互制肘,導致各項資金使用責權分離,各行其是,互不匹配,資金的管理效益不高。
三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急待提高。目前,我省大多數職業院校沒有形成企業參與的有效機制,缺乏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長遠考慮和研究,造成專業設置要麼與經濟發展脫節,要麼盲目跟風市場需求,不利於解決就業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缺乏鼓勵企業、學校聯合辦學和企業參與學生實習實訓的政策。另一方面,由於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纔的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企業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不能及時有效地和職業院校進行對接,導致學校苦於不能按照企業崗位真正的職業能力培養人纔,畢業生又不具備企業需要的崗位職業能力。第三,由於沒有建立起職業院校雙師隊伍培養的模式和機制,而選聘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做兼職教師渠道不暢通,導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數量匱乏。
四是就業准入制度執行不力,缺乏監察機制。由於目前我國的勞動准入制度還沒有具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勞動力市場對就業者的職業資格限制不嚴。同時,各級勞動部門既有審批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職能,又有制定和發放職業資格證書的職能,形成了既是“運動員”,同時又是“裁判員”的管理機制,無法使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鑒定發放和技能型人纔培養培訓形成制約機制,造成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發放市場混亂,隨便發放,嚴重侵害了職業院校畢業學生合法就業權益。
二、對策與建議
(一)發揮政府統籌職業教育的主導作用,推動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一要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勵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院校,鼓勵企業委托職業院校進行職工培訓。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二要探索多元化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方式,建立高中階段招生統籌機制,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試行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分開考試、分類錄取,開展高職院校自主考試錄取試點等措施。三要探索多元化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職業教育經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教育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多元化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
(二)密切聯系區域經濟發展,突出職業教育辦學特色。一要深化校企合作,堅持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可依托企業、園區建立產業化實訓基地,由企業或園區提供培訓場地和實訓條件,產業化實訓基地設備項目列入省職業教育建設項目規劃中,按照符合企業生產的要求建設基地,做到學生實訓環境和企業生產環境一致;可簽訂校企園區合作協議,學生集中到企業、園區頂崗實習,實現學生與崗位的零對接,達到校企雙方共贏的目的。另外,在加強基礎能力建設上,可采取校企股份合作、基地建在企業、校企共建研發中心、校內實踐教學和校辦企業等模式,切實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二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增加專業授課教師中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提高現任專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並建立穩定“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制度保障體系,實行兼職教師准入制度。三要按照國家職業崗位能力標准,改革教學模式,調整課程結構,優化教學過程,完善管理辦法,實施科學管理。四要加強監察力度,做到職業資格證書發放與培養培訓職能必須分開,形成制約機制,確保勞動准入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應正視我省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因地制宜,積極尋求解決策略和辦法,切實推動我省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