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五常生產150畝『天價大米』收入比普通米高30%
2012-01-09 10:37:26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連聰 陳雲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稻農們正在卸水稻。

  東北網1月9日訊 2011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無論是辛勤勞作的農民、苦心經營的糧商,還是翹首期盼的消費者,都在關注著糧食市場的動態。近日,以生產高品質大米著稱的五常市“天價大米”事件被網上熱炒後,一時間成為熱議的話題。日前,記者來到了五常市,對多家米企和數位稻農進行了走訪,探究一下究竟是誰動了他們的水稻?

  “天價大米”稻田僅150畝

  五常市豐粟有機水稻種植農民合作社理事長李玉梅近來有些郁悶,因為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天價大米”矛頭直接指向她。見到記者,李玉梅首先披露了一個數字———生產天價米的抗氧化有機水稻僅佔150畝,不足五常水稻種植面積的萬分之一。

  從事多年銷售的李玉梅顯得非常乾練,面對指責她沒有選擇沈默,而是將事實真相告知天下。她說,所謂的“天價大米”其實是五豐行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與李玉梅的公司嘗試的一個高科技合作項目,主打的是抗氧化概念。據介紹,它的抗氧化指標要高出藍霉400,這些稀有的抗氧化有機大米在種植過程中,均經過高科技處理和精心培育,並且在民樂鄉設立了150畝的專門種植區域。

  說到“天價”,李玉梅說,因為“天價大米”的背後是“天價”的成本,“處理抗氧化有機大米的技術費用十分昂貴,1?地需要13斤稻種,處理種子的專利技術費用5萬元,150畝的總量折算下來要支付50萬元的技術費;這種大米是由專業教授親自指導實踐並用胚芽制劑培養,催芽過程中要選擇適當的農時,而且需要8個人3天3夜輪班進行看護和培育,因此還有不菲的人工費用。再加上運輸、倉儲、加工包裝、品牌推廣等過程,細算下來,定價199元/斤的抗氧化有機大米的成本將達到170元/斤。”

  五常市共有水稻田187萬餘畝,絕大部分稻農根本接觸不到這種經過高科技處理的品種。


 

  199元/斤的大米。

  3.6元/斤的大米佔90%

  199元/斤的大米,針對的只是少數人群,而大多數老百姓都在吃什麼價位的大米,纔是最引人注目的問題。

  今年30歲的董百靈是五常市綠軒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典型的“80後”,多年從商的經歷讓她看起來要比同齡人成熟許多。作為一個成功的米企老總,她對市場行情的分析和調研向來看得很重,“五常大米(散米)最普遍的成本價是3.6元/斤,從稻農手中收稻子是1.9元/斤,如果出米率達到55%至57%的話,這時候大米的成本價格是3.2元/斤,加上運輸、存儲、加工、人員開支等費用後,普通大米的成本價就是3.6元/斤,而這種價格的大米在五常市的佔有率為90%左右。”

  董百靈的大米多半是往寧波、上海、南京等地批發,然後批發商們再賣到各個糧點或進入超市,糧點或超市根據當地的收入情況和行情再自行合理定價,散米的普遍價格為5.5元/斤,各地市會略有浮動。“人靠衣服馬靠鞍”,大米市場上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編織袋、普通紙袋、牛皮紙袋、紙箱、鐵盒……大米的包裝琳琅面目,由於“衣裝”不同,米的價格也有著天壤之別,幾元至上百元的大米均可在超市裡找到。董百靈的米企也做包裝類大米的業務,所以也深諳此道。“普通包裝4元/斤、箱裝的5元/斤、禮品盒裝6元/斤、禮品中最好的大米7元/斤。如果再把運輸費、人工費還有廣告費計算在內,我賣的最貴的大米也就10多元錢一斤。”


 

  10%高端米傷了稻農?

  五常市還有10%的高端大米,價格在三四十元不等。是不是這些稻農的利益被盤剝了?

  李玉梅向記者介紹了這些高價有機稻的來歷。

  一些走高端市場的大米企業,打出有機米概念。最基本的一條,種植這些水稻不能使用化肥與農藥。為了不讓農民往地裡施加化肥農藥,企業以買地的形式,與農民形成種植合同。每?地(15畝)給付農民3萬至4萬元,由農民負責耕種管理,施用有機肥由公司提供。秋收時,公司出動聯合收割機統一收獲,不以收獲多少決定農民的種植優劣,杜絕農民為了增產施用化肥。

  每?地3萬至4萬元的買地款,是農民的純收入,比普通種植戶的農民收入高出30%以上。

  5年“再造”金京國

  金京國種水稻其實是被逼的,談起這段“奇遇”,一臉誠懇的金京國還有些不好意思。“我們民樂鄉是朝鮮族鄉,許多人都有去韓國打工賺錢的想法,我老婆也不例外。2006年她7次試圖偷渡韓國,但均未成功,並因此欠下了35萬元的債務(偷渡一次被抓罰款5萬元)。迫不得已,2007年我開始與五常市豐粟有機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種植有機水稻。5年的時間,我已經無債一身輕,而且買了一臺寶萊轎車和一處樓房,沒有合作社就沒有我的今天。”

  金京國的經歷並非個案,稻農趙良軍在海倫買了樓房,稻農邢榮華在哈爾濱買了兩處樓房……如今的稻農已經開始置地置業,但他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的“資本”積累過程。

  五常市民樂鄉豐粟合作社,是黑龍江省僅有的4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之一,稻農李海曾因農村合作社問題上過《焦點訪談》。李海對訂單農業的感情最深,“與合作社簽訂合同和訂單,就是放心,種什麼品種、種多少、怎麼種,完全由我們公司的技術人員決定,合作社為我們配制無污染無公害的有機肥。為了防止高質量有機肥可能會給農民帶來的減產風險,合作社每畝地補給我們200元錢。秋收時嚴格按照合同內容付給我們費用。沒有了風險,我們當然信任合作社,每年都放心等待秋收。而且每年銷售利益的60%都將返還給我們,另外40%作為合作社的公益金,可以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合作社和訂單農業給的。”

  2011年全國水稻收購保護價格為1.36元/斤,而方正、尚志、延壽、依蘭等出產大米的縣、市,水稻收購最高價格不過1.5元/斤,而五常的水稻收購價格普遍在1.9元/斤。五常市農業局局長伊彥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五常市有180餘萬畝水稻,農民67萬餘人,人均有3畝地,按一畝地收1400斤(中等水平)水稻來算,一畝地將為每位農民增收700元,而人均收入將增加2100元,這幾乎佔到了五常全年人均收入的10%。

  天價米拉動農民收益

  “天價大米”風波尚未平息,但伊彥臣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個可以有,“‘天價大米’無非是對大米更高品質的追求,也能區別於普通大米,拉開檔次,繼而起到價格牽動作用,未嘗不是一個好現象。而且這種高品質的產品,也會帶動我們五常大米走向高端市場。”

  為了穩定米源,讓農民賣糧不愁,不少大米企業身先士卒,在國內外為五常大米開拓了市場,提高了定位,也為農民帶來最直接的收益。米企積極推動了市場,增強了五常大米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品牌效應,前端市場米價的提高,直接拉動後端農民收益的快速增長。實際上,如今五常大米還未達到其應有的價值,五常大米的品質與價格之間還有一定的空間。由於認知度的不盡相同,還要靠米企來闖市場,保護農民利益讓糧食價格越走越高。“當市場上的五常大米普遍零售價格真的達到40元/斤時,我相信稻農的收益也會成倍的增長。如果那時真的還用現在的收購價格,我們決不會坐視不理。”伊彥臣如此表態。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