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9日訊 (記者顧 碩) “大力發展公租房,是完善我省住房供應體系,培育住房租賃市場,引導城鎮居民合理住房消費,調整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民盟省委在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分組討論中表示。
自2010年6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頒布《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以來,全國各地相繼啟動了公租房建設計劃。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公租房具有的公益性特點決定了其功能定位,即動用國家公共資源來緩解高房價對困難群體造成的購房壓力,以政府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彌補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所帶來的缺陷,通過調配房地產市場,讓農民工、新就業大學生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城市原居民住房問題得到改善和解決。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杭州、武漢、廣州、青島、廈門、貴陽等大中型城市相繼出臺或即將出臺地方性公租房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從已公布的資料和實施情況來看,無論是資金籌措渠道、保障對象、還是運營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
對於黑龍江省的公租房建設,民盟省委建議,應多渠道籌措公租房房源及建設資金。我省目前的保障房多以獨立選址新建為主,今後我省可通過商品住宅項目配建、收購改造二手房等方式拓寬房源籌集渠道。這樣既能滿足不同保障群體的住房要求,提高了建房效率,還實現了貧富階層“混搭”,使困難群體也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從長遠看,為保證建設資金投入,我省必須采取切實措施,如適當啟動政策性金融杠杆,通過稅收優惠、稅收返還、利息補貼、增信擔保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公租房建設和管理領域。
制度設計既要符合現實情況,又應兼顧長遠發展。民盟省委認為,我省進行公租房制度設計時,應在充分考慮省情的基礎上,多方聽取民意,借鑒其它城市的成功經驗。公租房分配應重在監管,這就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為實現公租房公平分配,要建立包括住房保障、民政、稅務、公安和銀行等多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健全居民經濟狀況審核系統,為申請公租房提供所必須的財產收入報告。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應盡快研究如何在公開透明的前提下,使公租房的補貼分配過程更好地接受群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