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0日訊 王憲魁在報告中說,過去的一年,我省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經濟社會呈現增長加快、結構轉優、質量向好、民生改善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預計201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圓滿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列入國家統計制度監測的10項主要經濟指標,有7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產業項目:聯手打造13個省級重點園區
全省共建設產業項目超過4000個,完成投資2800億元以上,佔固定資產投資的40%左右,其中445個省級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900億元以上。全省投資億元以上項目950個,100億元以上項目4個。省市聯手打造13個省級重點園區,落戶園區項目170個,完成投資146.7億元。產業項目建設促進了工業提速增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700億元以上,增長13.5%左右。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三農』:糧食總產量躍居全國第一
發展現代農業,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紮實推進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合作化,糧食總產量達到1114.1億斤,躍居全國第一。綠色食品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35億元,增長45%。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小城鎮建設提檔昇級,完成投資203億元,增長46%,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
基礎設施:高速公路總裡程居全國前列
公路建設3年決戰勝利告捷,實現歷史性突破,高速公路總裡程近4000公裡,位居全國前列;新建一二級公路2415公裡、農村公路4000公裡,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公路網絡體系。鐵路建設在建裡程622.7公裡,前撫鐵路竣工通車,哈齊客專、哈西客站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加格達奇機場基本建成,機場總數達到10個,居東北三省之首。
生態環境: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增補項目開工
水土流失治理16萬公頃,沙化土地治理45.9萬公頃,土地綜合整治新增耕地8200公頃。節能減排指標全面完成,萬元GDP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0.4%和2%。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規劃增補項目全面開工建設,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改革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民生:4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四項』行政經費支出實現了零增長,千方百計增加民生投入,省財政用於民生專項支出209.9億元,增長29.3%,按可比口徑佔一般預算支出的33.3%,向人民群眾承諾的4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認真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確保了糧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應。蔬菜種植面積664.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增長35.2%,初步緩解了冬季蔬菜供應過度依賴外進的局面。實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省財政安排資金5.2億元,對400萬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發放物價補貼,減輕了物價上漲對基本生活的影響。
保障房竣工40萬套
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8萬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8%,低於控制目標0.22個百分點。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成果顯著。省財政籌措配套資金30.79億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86.87萬套,當年竣工40萬套,總量居全國首位。改造農村泥草房26.1萬戶,近90萬農民喜遷新居。80%以上的重點優撫對象住房困難得到解決。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省財政投入獎補資金2.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6所。投入5億元,開工建設『校安工程』項目189個。完成標准化學校450所。下撥各類資助、獎勵資金12.5億元,資助學生76萬人。吸納18萬農民工子女到城鎮中小學校就學。省財政投入10.65億元,支持省屬本科高校化解債務34億元,佔債務餘額的44%;投入5.4億元,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化解債務18.4億元。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70.4%和50.5%。歷史遺留的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全部納入醫療保障范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標准人均提高13.2%,失業保險金標准平均提高58.8%。城鄉低保標准分別提高到月人均241元和年人均1350元。城市機構養老床位佔老年人總數的2%,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0%。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新建擴建縣級醫院101個、村衛生所10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個。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實現了零差價銷售。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准提高80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9%。城鎮職工、居民醫保以及新農合統籌基金政策內住院支付比例,分別達到77.4%、63%和70%,城鄉居民醫療負擔明顯減輕。
『三供兩治』取得新成效
投資139.9億元,提高城鎮集中供熱、供氣、供水和污水、垃圾處理能力;省財政投入6700萬元,提高中心城市機械化清掃保潔和清雪水平,改善了人居環境,方便了群眾出行。
社會管理得到加強。省財政安排資金5000萬元,支持建設城鄉示范社區200個,城鎮社區達標率57%,農村社區啟動率60%。深入推進『平安龍江』建設,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9.9%,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省份。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群眾訴求渠道暢通,信訪案件下降,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