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盟省委:從嚴治理食品安全問題推進城鄉食品監管一體化。東北網記者孫曉銳攝
東北網1月10日訊(記者 顧碩)近年來,食品不安全問題接二連三的發生,從國際到國內,從城市到鄉村,從自然產品到加工制成品,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國際性的社會問題,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普遍擔懮。據有關部門調查:黑龍江省有97%市民關注食品安全,70%多市民認為食品安全問題多。民盟省委在省委十屆五次會議上提交的提案認為,從嚴治理食品安全問題,勢在必行。
民盟省委建議,由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力量齊抓共管,推行全員治理。在基層政府推行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從食品源頭防微杜漸。我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生產總量不少,但卻多以農戶為單位,不易監管。為此,結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在基層進行食品網格化管理,同時,學習山東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的做法,以鄉鎮為基本單位,整合行政和檢測資源,逐級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機制,形成網格化管理。動員百姓行使公民權,推動社會全員治理。建立健全輿情監督平臺,讓每一位百姓都積極來監督市場不良食品,凡是行使公民監督權利,對反映不良食品的人,信息一經核實,進行一定數額金錢或物質獎勵,但做到對身份信息的保密,保障舉報者人身及財產安全。
民盟省委認為,探索鄉鎮食品安全信息員制度,從生產源頭上掌握食品安全信息,把工作抓實抓好。加強食品產業各環節監管,建立全程監控機制。食品產業鏈較長,生產環節較多,存在“短板效應”。應建立“從田間到地頭”全程監控機制,盡快建立食品流通追溯體系。依托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建立“一中心,多節點”的食品流通追溯系統。即,以省級追溯管理平臺為中心,以生產基地、加工企業、流通市場、消費者等為節點,建立肉菜等食品追蹤信息鏈,逐步建立完善的、全覆蓋的食品追溯體系。
民盟省委建議,推進城鄉食品監管一體化,加強基層服務。在食品監管方面可考慮將監管“橋頭堡”建立在農村,或將衛生、工商、質監、農業等相關職能設在村、鎮,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將打擊違法行為的“主陣地”擴大到農村,將安全監管的“硬措施(管理處罰條例或實施意見)”落實到農村。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溝通渠道,形成消費與生產直銷一體的良性互助關系。“城鄉互助型農業”已成為食品安全新模式。我省應發揮農業大省優勢,加快發展“城鄉互助型農業”,由合作社組織或市民、菜農自發組織,建立誠信制度,形成菜農直供或市民下鄉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