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王憲魁:依托資源區位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2012-01-11 09:14: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1日訊 10日下午,省十一屆人大七次會議各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來到綏化代表團,與人大代表一起審議報告,共商龍江振興發展大計。

  綏化代表團進行聯組審議。代表團人員整齊,新老代表爭相發言,現場氣氛熱烈。大家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緊緊把握科學發展的時代主題,以改革發展為主旨,實事求是、客觀全面地總結了過去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特別注重中央精神和我省實際相結合,特別注重工作的延續性,特別注重求真務實和改革創新。報告統領全局、思路清晰、內涵豐富、目標明確,尤其是惠及民生的實事看得見、摸得著,充分體現了政府以人為本、親民為民的執政理念和務實作風,是一個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針對報告確立的今年任務目標,朱清文、王金會、李鳳山、鄒艷琪、欒麗君等代表分別提出了加快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以及降低農民整地成本、加快教育優先發展、實施大病救助、搞好企業技改和產品研發、強化金融在推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等意見、建議。

  王憲魁邊聽、邊記、邊向大家詢問有關情況。他說,綏化是傳統的農業區,過去的一年,全市工作很有開拓性和突破性,率先發展產業,打造園區;率先發展縣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率先發展飛地經濟,改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傳統發展模式;黨委政府積極組織、推進招商引資工作,集中精力抓產業項目建設,為各地開了個好頭。從實際情況來看,綏化的特點可以用兩句話概括。即:增速最快,任務很重。說增速最快,主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增幅都排在全省各市地前列。特別是產業項目建設,在去年實現了的突破。說任務很重,主要是,綏化市的經濟總量還不夠大,人均GDP、人均財力、人均收入相對都不高。又是傳統的農業區,貧困縣比較多,農業大而不強,工業底子薄,園區都剛剛起步,產業發展還需要增強可持續能力,發展的任務,與其它地市相比是比較重的。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綏化要充分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使經濟跨上新臺階。

  王憲魁希望綏化,一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產業。傳統農業區,單靠農業富不了市、富不了縣,也富不了民。只有抓產業上項目,經濟發展纔有引擎,纔能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沒有產業項目就不可能有大的經濟總量,就沒有固定資產投資,就沒有就業和增收。必須進一步鞏固目前發展的好勢頭,毫不動搖地上項目、建園區,加大招商引資步伐,不斷培育壯大綠色食品、高新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骨乾產業集群,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二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縣域經濟發展方向。依托優勢,能發展什麼就上什麼產業,就建什麼特色園區。如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林果園區等,力爭每個縣都要有立縣的產業,立縣的園區。同時,要加快貧困縣的脫貧步伐,堅持輸血造血相結合,走開發式扶貧的路子,通過招商引資,凝聚人氣,聚斂財氣,建設大園區,發展大項目,激活自身的內生動力,盡快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要推進農業產業化,著力調整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真正解決『種十畝不如種一畝』的問題。做好農產品深加工,挖掘增值空間。圍繞城市和消費市場,打造城市農業。研究終端市場,搞好產銷對接,打造銷售鏈條,把更多利潤留給農民。四要注重和改善民生。加快培植財源稅源,在抓好富民增收的同時,努力為群眾辦更多的好事、實事,特別要高度重視和切實解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農村泥草房改造、農村人口飲水、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因大病致貧病返貧等問題,讓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副省長張建星參加審議。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