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4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彰顯責任政府民生情懷
2012-01-11 10:26: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張斯文 夏雪 常春暉 車輪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聚焦一

  黑龍江日報1月11日訊 2011年,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四項”行政經費支出實現了零增長,千方百計增加民生投入,省財政用於民生專項支出209.9億元,增長29.3%,按可比口徑佔一般預算支出的33.3%,向人民群眾承諾的4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心系“米袋子”、“菜籃子”保供穩價

  關鍵詞物價

  “保供穩價”成效明顯。認真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確保了糧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應。蔬菜種植面積664.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增長35.2%,初步緩解了冬季蔬菜供應過度依賴外進的局面。實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省財政安排資金5.2億元,對400萬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發放物價補貼,減輕了物價上漲對基本生活的影響。——政府工作報告

  省人大代表王惠群認為保供穩價工作對黑龍江來說,有著非常好的客觀環境。黑龍江省依據農業大省的傳統優勢,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能夠生產出綠色優質的農副產品,減少了更多的污染,一個好的生產環境為保供穩價提供了優質資源。

  目前,我省蔬菜生產面積達到664.8萬畝,其中露地春夏菜384萬畝,露地秋菜226.3,設施蔬菜54.5萬畝,全省竣工棚室14.4萬畝(棟)。王惠群認為,蔬菜大棚的普及是我省走出的一條符合本省實際情況的道路,在淡季蔬菜及時也能夠得到保障,讓嚴寒地區的百姓在冬季保證吃上新鮮菜。另一方面,是從政府組織的銷售體系來看,銷售體系很完整,各級政府對民生問題重視,組織商務部門匯集一定的貨源保證供應。這些舉措為解決淡旺季的物品差距等問題起到平衡作用。此外,落實好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生豬、肉牛、禽類養殖基地建設;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不斷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暢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搞好農產品基地與社區、超市、高校、企業對接等一系列行動,看出政府一直在為民生工作而不斷努力。


 

  開工86.87萬套居全國之首

  關鍵詞保障房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成果顯著。2011年省財政廳籌措配套資金30.79億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86.87萬套,當年竣工40萬套,總量居全國首位。改造農村泥草房26.1萬戶,近90萬農民喜遷新居。80%以上的重點優撫對象住房困難得到解決。全省投資136.6億元,提高城鎮集中供熱、供氣、供水和污水、垃圾處理能力。省財政投入6700萬元,提高中心城市機械化清掃保潔和清雪水平,改善了人居環境,方便了群眾出行。——政府工作報告

  省政協委員奚河濱認為“居者有其屋是百姓所盼,如何讓人民群眾住得好、住得暖,出行方便,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為給龍江百姓提供良好舒適的居住環境,2011年我省花大力氣改善城鄉群眾居住條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當年竣工保障性住房40萬套,超額完成年初既定的建設保障性住房15.28萬套的目標。為改善農村人口居住條件,2011年初,我省計劃投資153億元,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1820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資196億元,改造26.1萬戶,佔年初計劃的118.8%,其中農危房改造開工6.1萬戶,100%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文化福利”城鄉共享

  關鍵詞文化惠民

  加大財政投入,集中建設全省標志性公益文化設施。建設一批數字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村級文化室和農家書屋,全省公共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全部免費向群眾開放。加強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成10個發射臺(站)、20個縣級城鎮數字影院建設改造和200個村直播衛星覆蓋工作,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政府工作報告

  鄉鎮文化站覆蓋面達97.4%

  省人大代表、佳木斯市第五中學校長孫建民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看到省裡在實施文化事業惠民工程,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方面是下了大力度的。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建設農家書屋,並對群眾免費開放,使農民足不出村就能免費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公共文化服務,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贊賞的。”

  2011年初,我省計劃重點推進省博物館新館建設和市、縣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工作,鄉鎮綜合文化站覆蓋面力爭達到95%以上。在一年的時間裡,我省按計劃維修改造了4個縣級圖書館、27個縣級文化館,啟動建設的2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全部完工,覆蓋面達97.4%。“鄉鎮文化站的建設不僅是豐富農民文化生活那麼簡單,用文化生活來代替原來的黃賭毒,更能轉變農村的社會風氣。”省政協委員、省曲藝團團長宗成濱告訴記者,從2007年開展送歡樂到基層活動以來,他帶領演出團一共走了400多個鄉鎮,原來農村的文化活動較為單一,沒有娛樂場地,農民文化參與不夠積極,僅僅有大秧歌是遠遠不夠的,而需要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充實到農民的業餘生活中來,進而提昇農民文化品位。

  1433個全民健身工程建成

  在過去的一年裡,省體育局利用國家、省及地市縣三級體育彩票公益金,共投入2240萬元,在全省建設了1433個全民健身工程;各地市自行建設了579個全民健身工程。爭取國家體育總局800萬元資金支持在我省興建了4個“雪炭工程”;省本級投入620萬元興建了11個“興鎮強縣”工程;集中有限財力,利用彩票公益金300萬元,建設了3個較大規模的全民健身廣場或公園。

  省政協委員、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院長劉忠武告訴記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到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設,更多的關注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全民健身設施以每年2000個的速度在建設,這一點我很贊同,畢竟群眾的身體素質直接關乎一個民族的興衰。”


 

  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底線民生”

  關鍵詞社保就業

  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8萬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8%,低於控制目標0.22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70.4%和50.5%。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標准人均提高13.2%,失業保險金標准平均提高58.8%。城鄉低保標准分別提高到月人均241元和年人均1350元。——政府工作報告

  省人大代表楊繼君說:“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省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五大保險在覆蓋面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養老保險還實現了全覆蓋,低保等進行了提標,這真正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是在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實事,讓老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嚴,這一點確實讓人感到溫暖。我省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繼續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水平,保障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相信隨著一件件民生實事大事的落實,老百姓的生活將會越來越好。”

  省人大代表王金是一位基層教育工作者,她一直很關注就業問題。她說,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就業這一問題十分重視,因為就業涉及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涉及到社會穩定大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就業這一工作,充分體現了我省重視民生、開展惠民工程的決心和勇氣,看了政府工作報告之後,我很受鼓舞,也很受激勵,對這一政策的實施我表示贊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去年我省就業工作取得很大進展,我省順利完成了各項指標,我們期待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會出現更多的這樣的“惠民工程”,讓就業工作取得更大成績,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走上工作崗位開始新生活。


 

  教育惠普孩子盡享“民生大餐”

  關鍵詞均衡教育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省財政投入獎補資金2.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6所。投入5億元,開工建設“校安工程”項目189個。完成標准化學校450所。下撥各類資助、獎勵資金12.5億元,資助學生76萬人。吸納18萬農民工子女到城鎮中小學校就學。省財政投入10.65億元,支持省屬本科高校化解債務34億元,佔債務餘額的44%;投入5.4億元,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化解債務18.4億元。——政府工作報告

  省政協委員魏兆勝認為,按照省委、省政府學前三年行動計劃總體安排,省財政投入獎補資金2.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6所。完成年初確定的450所公辦幼兒園建設目標。同時投入5億元,開工建設“校安工程”項目189個。又將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體制,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充分說明了對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的重視。孩子是千家萬戶的希望和未來,辦人民滿意教育是政府所想、民眾所盼。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將教育和經濟、社會管理放在同等位置上。去年,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加大全省的財政教育投入,就是因為教育投入是支橕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和物質保障,也是保障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而加大財政投入是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舉措。

  省政協委員景海河對於去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集中力量加強示范性職業學校和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組建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集團”拍手稱贊。景海河說,現在最缺的就是高技能型人纔,面對社會上“技工荒”問題,技能型人纔的需求量逐漸擴大。景海河認為,職業教育多年來得不到社會認可,如果將各種技能認證體系納入到政府體系中,提高從業者的待遇,就會將職業教育地位提高。要建立實訓基地。這是尤為重要的,南方很多職業教育集團,培養人纔,再接受人纔,形成一體化。政府應在這方面加大投資,建設更多的實訓基地。繼2008年組建省服務外包職教集團,又組建了裝備制造等7個省級職教集團以及2個市級職教集團,集團化辦學的推進,標志著我省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和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職業教育中高職銜接和改革創新奠定良好基礎。


 

  推進新醫改織就惠民網

  關鍵詞看病難看病貴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新建擴建縣級醫院101個、村衛生所10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個。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實現了零差價銷售。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准提高80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9%。城鎮職工、居民醫保以及新農合統籌基金政策內住院支付比例,分別達到77.4%、63%和70%,城鄉居民醫療負擔明顯減輕。——政府工作報告

  賈君代表認為,基本藥物制度的全面實施,提高新農合和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水平由120元提高到20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這讓群眾的醫藥負擔明顯減輕。

  我省各統籌地區積極調整補償方案,使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落實了參保患者最高支付限額不低於5萬元的標准。

  “提高參保患者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擴大門診統籌實施范圍,開展門診按人頭付費、住院按病種付費,城鄉參保居民住院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周晉代表建議,要將門診統籌與慢性病門診統籌相結合,擴大門診受益面,並開展門診大病補償試點工作,在以往門診慢性病補償的基礎上,選取在統籌地區發病多、費用高的疾病作為大病補償試點的范疇,探索門診大病補償模式,大病報銷的比例高於門診統籌的比例。

  我省爭取了中央專項資金2.5億餘元,實施建設101個縣(區)醫院,啟動並完成了2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000個村衛生所標准化建設。

  申寶忠代表認為,目前我省遠程會診平臺軟、硬件配置不斷趨於完善,並逐步加大基層衛生人纔培養力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群眾就醫難,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