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民生方面專項支出力爭比上年增長20%以上,重點辦好30件民生實事
黑龍江日報1月11日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頭等大事。中央要求“穩中求進”的“進”,是發展之“進”,也是民生之“進”。必須在感情上真投入,在財力上真投入,切實解決老百姓關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難事,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去年,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我省加大民生投入,向人民群眾承諾的4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今年,我省將更加關注民生,繼續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實行“四項”行政經費零增長,但用於民生方面的專項支出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力爭比上年增長20%以上。重點辦好30件民生實事。
透視民生新亮點
◆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50萬畝以上
◆新建蔬菜溫室大棚12萬畝,總面積達到67萬畝
◆儲備豬肉1.45萬噸,保證城鎮居民7天的供應
◆儲備蔬菜2.18萬噸,保證城鎮居民5天的供應
民生細節之一
采取得力措施把物價“穩”下來
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物價是百姓生活的“晴雨表”。必須高度關注,為民解懮,采取得力措施,把物價穩下來。
發展生產,保障供給。落實好“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50萬畝以上;新建蔬菜溫室大棚12萬畝,總面積達到67萬畝,進一步提高地產蔬菜佔冬季蔬菜供應的比重;加強生豬、肉牛、禽類養殖基地建設,存欄分別增長14.2%、6.8%、5.4%。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不斷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暢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實行大宗農副產品省市兩級儲備制度,淡吞旺吐,平抑市場。儲備豬肉1.45萬噸,保證城鎮居民7天的供應;儲備蔬菜2.18萬噸,保證城鎮居民5天的供應。搞好農產品基地與社區、超市、高校、企業對接。
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強化質量監督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適時為困難群體發放臨時物價補貼。
民生細節之二
新建及改擴建公辦幼兒園 讓孩子吃上健康餐 解決好校車安全問題
順應群眾期盼辦人民滿意教育
各級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達到15%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教育事關民族素質、國家昌盛,孩子是千家萬戶的希望和未來。必須順應群眾期盼,辦人民滿意教育。今年,各級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一般預算支出達到15%。
搞好幼兒園建設。新建和改擴建450所省定公辦幼兒園,全省公辦園達到1700所,滿足適齡孩子入園需求,給家庭減負,讓父母放心。
辦好義務教育。新開工建設、加固學校216所,完成“校安工程”總體目標;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建設400所標准化中小學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的陽光。加大財政投入,對農村中小學校供暖給予補貼;落實助學資金,有多少承擔多少,不讓一個貧困家庭孩子失學輟學。
發展職業教育。抓好22所國家級中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校和骨乾校建設,新增6所國家級中職示范校,組建4個職教集團,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實用人纔。
提昇高等教育水平。支持高校提高辦學質量,創建名校,打造特色品牌專業,服務地方發展,省屬本科高校省財政撥款比上年增加14.5億元,生均財政撥款達到1.2萬元。
保證中小學校學生吃上健康餐。為了讓寄宿制學校學生吃得更好、更安全,省財政安排資金7000萬元,市縣適當配套,對12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堂給予補貼,寄宿制學校食堂一律不准對外承包。同時,要加大對其它學校校內食堂和校外“小飯桌”的衛生防疫和監管,確保孩子們安全放心用餐。
下決心解決好義務教育學生上下學乘車問題。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孩子的安全最重要。根據國家即將出臺的校車安全條例,爭取國家支持,加大省和地方配套投入,多種形式解決好校車安全問題。完善公交運營系統,增加鄉村公交運營線路和站點,方便學生乘車。讓孩子們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新建和改擴建四百五十所省定公辦幼兒園
全省公辦園達到一千七百所
新開工建設、加固學校二百一十六所
建設四百所標准化中小學校
民生細節之三
積極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劍指“看病難”“看病貴”
建設6個市級區域醫療中心、9個市級急救中心、64個縣級區域醫療中心。
健康是幸福之源。著力構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
解決“看病難”問題。建設6個市級區域醫療中心、9個市級急救中心、64個縣級區域醫療中心、6個市級兒童專科醫院,新建和改擴建55個鄉鎮衛生院,建設500個標准化村衛生所。
解決“看病貴”問題。為了解決“以醫養醫、以藥養醫”的問題,確保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將9050個村衛生室納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管理;財政籌資1億元,逐步化解899所鄉鎮衛生院債務負擔;將2.2萬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工資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做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在患者身上掙錢。
提高縣鄉醫療水平。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為全省64個縣級醫院建設遠程醫療系統,20所縣級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水平;建設3個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培訓各類基層衛生人員1.6萬人。
繼續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惠家工程”。孕前優生健康免費檢查試點擴大到25個縣(區)以上。對城鄉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養老補助費歷史陳欠問題,五年內必須全部還清。從今年起,當年費用全部兌現,不允許出現新的拖欠。
民生細節之四
集中建設全省標志性公益文化設施
創造龍江文化體育的“光榮與夢想”
先進的文化體育事業,是龍江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加快文體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努力實現文化資源共享。加大財政投入,集中建設全省標志性公益文化設施。建設一批數字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村級文化室和農家書屋,全省公共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全部免費向群眾開放。
加強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成10個發射臺(站)、20個縣級城鎮數字影院建設改造和200個村直播衛星覆蓋工作,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新建2000個健身場地設施,為群眾強身健體創造條件。
民生細節之五
擴大就業 社保“保障傘”越橕越大
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性支付比例達到75%和65%以上
全年實現新增就業6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
社保體系是民生的基本支橕,完善和提高保障水平至關重要。
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年底前基本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全覆蓋,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水平。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性支付比例達到75%和65%以上,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達到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6倍以上,且不低於5萬元。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達到290元。
保障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准和財政補助水平,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准每人每年分別提高860元和570元,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部解決1.9萬戶重點優撫對象“住房難”問題,讓困難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實施社會養老服務工程。新增城市養老床位1.1萬張,城市機構養老床位達到城市老年人總數的2.3%,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城市社區覆蓋面達到70%。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就業是民生之本,讓人民群眾有業就、有事乾,家庭收入纔會提高,社會纔會和諧穩定。
擴大就業再就業。打造產業,扶持小微企業,優惠全民創業,搭建就業平臺,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全年實現新增就業6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
開展就業援助。關注特殊人群,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就業困難群體就業20萬人。
搞好創業培訓。建設20個創業培訓示范基地,15個創業實訓基地,15個創業孵化基地和園區,創業培訓6萬人以上。
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達到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6倍以上
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准每人每年分別提高860元和570元,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部解決1.9萬戶重點優撫對象“住房難”問題
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城市社區覆蓋面達到70%,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建設20個創業培訓示范基地,15個創業實訓基地,15個創業孵化基地和園區,創業培訓6萬人以上
民生細節之六
改善城鄉群眾居住條件
為保障性住房“加油”今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52萬套
為保障性住房“加油”
今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52萬套
-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500萬平方米
-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900萬平方米,改造城鎮老舊供熱管網750公裡,新增供氣用戶25萬戶以上
-解決150萬農村居民的安全、潔淨、方便飲水問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08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5510噸
-支持中心城市購買大型設備,市(地)級主要城市主次乾道機械化清掃保潔和清雪率均達到60%
居者有其屋是百姓所盼,也是政府最大的願望。讓人民群眾住得好、住得暖,出行方便,是政府重要職責。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省財政補貼配套資金10億元,今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52萬套,竣工42萬套。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500萬平方米。
搞好“三供兩治”。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900萬平方米,改造城鎮老舊供熱管網750公裡,新增供氣用戶25萬戶以上,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99萬噸,解決150萬農村居民的安全、潔淨、方便飲水問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08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5510噸。
提高中心城市機械化清掃保潔和清雪能力。支持中心城市購買大型設備,市(地)級主要城市主次乾道機械化清掃保潔和清雪率均達到60%,有效解決城市環境衛生和群眾出行難問題。
民生細節之七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建設平安和諧幸福龍江
城市社區建設達標率達62%,農村社區建設啟動率達70%
社會管理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長治久安。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平安龍江、和諧龍江、幸福龍江。
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實施社區基礎建設“雙百示范工程”,城市社區建設達標率達62%,農村社區建設啟動率達70%。
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待遇。將7萬名長期義務獻工無報酬的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居委會居民小組長誤餐費納入財政預算,每人每月給予200元誤餐補助。
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天眼工程”建設,全省重要部位和場所技防措施實現全覆蓋,公共區域監控點聯網率達到100%。加強信訪工作,進一步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活動,重大事項實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人民生命最重要。嚴格落實“四個責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建設8個省級應急救援基地,建設16支市(地)級骨乾應急救援隊伍,在全省600個社區啟動防災減災工程,提高應急救災水平。
強化統計監測工作和食品藥品監管。加強國防動員、國家安全、邊境管理和人防工作。做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擁軍優屬、殘疾人、社會科學、參事文史、審計、氣象、檔案等各項工作。
不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好氛圍、好勢頭、好局面。一是提高行政效能,促進審批提速。進一步清理許可和管理事項,推行聯合審批制,促進審批提速、工作提效。搞好服務創新,主動上門服務,對重點企業和大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尤其是對困難企業和重大項目,搞好全程服務,不允許影響企業發展和項目落地,不允許影響項目建設進程。二是轉變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堅持一切從龍江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研究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強化效能監察,嚴格行政問責,提高工作執行能力和落實能力,對認准的事、決定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是改進政風行風,強化勤政廉政。我們龍江人更智慧、更開放、更包容。在加快發展的進程中,由於少數機關工作人員不作為、亂作為,影響了政府形象,影響了龍江發展環境。我們將深入開展廉政建設,靠專項整治治標,靠完善制度治本,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氛圍,建設為民、務實、廉潔、高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