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 哈市每日會產生100萬噸生產、生活污水,這些污水中夾雜著垃圾、泥土流進了地下排水管網。垃圾長時間淤積便會阻塞管網而導致排水不暢。對此,城市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早出晚歸、深入地下,不畏骯髒與毒氣,為地下管網清淘污物,使排水更加暢通。他們就是城市除污者——清淘工。昨日,記者來到清淘工身邊,感受他們數九寒天裡清淘工作的苦與累。
昨天,記者在道裡區井街泵站的沈沙池附近看到,清掏工們正在加緊進行冬季清淘工作。地下的清淘工人穿著皮襖,身上粘著黑色的淤泥,正在一桶一桶裝著排水管網內的淤泥與垃圾。地上的清淘工人一邊將淤泥垃圾從地下拉上來,一邊裝車放到空曠地點一塊一塊鋪排,使這些淤泥垃圾凍結起來。
正在進行清淘工作的劉永發師傅從事該工作已有6年,每天清淘的工作時間大約要10個小時左右。劉師傅告訴記者,從事清淘工作要面臨著苦、髒、累、險、毒,排水管網內的一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氣體對人體有毒害,所以下去前必須提前“放氣”。當下到離地面七八米深的地下管網中時,便會立即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排水暗渠中彌漫著的霧氣給清淘工作帶來一定阻礙,地下的水位能達到1.2米深,已沒過了腰,由於水流大、地下凹凸不平,清淘時一定要站穩,否則會摔進污水中。
劉師傅一邊擦著汗一邊說,要把污泥用鍬從管網底部挖出來,一條胳膊必須要浸到污水裡纔行,即使戴著膠皮手套,也難免有污水灌到手套裡。記者注意到,清淘工先用鍬從污水中淘出污泥放進桶裡,然後再提到排水井口掛到繩子上,井上邊的工人便會把桶拉上去裝車、傾倒,就這樣不停地重復。 排水公司泵站管理分公司經理孫宇新告訴記者,冬季冒著零下二十幾攝氏度的溫度清淘,是為了防止清淘出的污泥、垃圾味道大,在運送過程中“拖泥帶水”影響城市環境衛生,從而保證春季排水順暢。隨著城市發展,建築、生活垃圾增多,清淘工們的勞動量也逐漸加大。長期在臭氣熏天、潮濕的工作環境下作業,清淘工們常會患上肺心病、牛皮癬、風濕關節炎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