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 冬日的一個上午,記者駕車駛入肇州縣朝陽溝鎮,主乾道筆直平坦,排水溝順暢有型,居民住宅整齊劃一,城鎮環境煥然一新,讓記者眼前一亮,不禁贊嘆:“?,這還是農村嘛!”
“現在我們這裡和以前比起來,簡直是天上地下。能有這麼大的變化,那可多虧了政府實施的小城鎮建設啊。”1月6日,朝陽溝鎮居民李景海看到記者後樂滋滋地說。
去年以來,大慶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投資17.9億元用於完善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功能性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個示范新村實現了優先發展,46個鄉鎮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佔鄉鎮總數的86.8%。小城鎮人均居住面積19.32平方米,住房磚瓦化率為85.7%,道路鋪裝率58.4%,自來水普及率76.36%。
小城鎮,大戰略。一直以來,大慶都把加快小城鎮建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載體,城郊積極實施撤村並點,實行組團發展。在建設過程中,大慶堅持分類推進,注重產業支橕,強化小城鎮發展後勁。各區縣也因地制宜,采取政府主辦-異地新建,政府主導-市場運行和企業主導-捆綁開發等多種創新模式,以“做大項目、做強企業、做優品牌”為牽動,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如林甸縣四季青鎮就依托溫泉優勢打造溫泉果菜基地,杜爾伯特連環湖鎮則積極發展溫泉度假村。
“政策好,環境也好,城鎮的功能越來越健全,一點也不比城裡差。”肇源縣新站鎮販糧大戶喬傑說,前年他投資200多萬元建了兩個儲備庫,能儲備糧食1.5萬噸。如今,在新站鎮像他這樣的販糧戶已有100多家。
沒有產業的城市將是一座空城,沒有人的城市將是一座死城。為了幫助農民進小城鎮購房和發展產業,市政府還鼓勵農民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定出專項信貸資金,專款專用在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相關產業上,為進鎮農民打消後顧之懮。去年大慶專門安排了1億元財政專項資金用於大同高臺子鎮、紅崗杏樹崗鎮、林甸四季青鎮、肇源新站鎮、肇州朝陽溝鎮基礎設施建設,“築巢引人”。同時落實相關政策:凡是在小城鎮建設住房、有固定職業和穩定收入的就可辦理城鎮戶口,往後的社保、醫保、就業、就學等等,所有社會保障都去掉“農”字,改成“城”字,跟城裡市民的待遇一樣。凡在小城鎮開設的項目,一律免除市級及以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在小城鎮投資建設市場、商服、糧食儲運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生產經營類企業,從注冊之日起,前三年工商、稅務部門在稅費收繳上給予不低於50%的減免。在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小城鎮內的人口越來越多,人氣越來越旺,越來越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