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 年終歲尾,哈市文化市場進入“黃金檔”。各大影院佳片雲集、人頭攢動;話劇院裡好戲連臺、掌聲四起;音樂廳中天籟飄揚、聽眾神醉……
走過五年,哈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空前發展,出版、影視、演藝等單位破冰前行、羽化成蝶;報業、廣播電視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哈爾濱文化中心、平房動漫產業園、群力文化產業示范區等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啟動建設;2011年哈市文化產業佔GDP比重預計達到4.2%。
與此同時,哈市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區網格化管理和中心社區建設模式。城鄉更加和諧穩定,刑事案件發案率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保持最低,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高達92.2%。
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揚帆遠航
由哈爾濱七劍數字動漫公司打造的全國首部高清三維原創電視動畫片《酷酷小吉正傳之鉤鉤島》前不久登陸央視少兒頻道。至此,哈市動漫基地已有8部原創動漫在央視播出。
過去五年,哈市重點發展了新聞出版業、影視傳媒業、演藝娛樂業、文化旅游業、文化會展業、數字內容和動漫產業六大優勢文化產業。培育打造了世界頂級冰雪娛樂項目“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國際音樂品牌“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國家一流的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北方黑土文化藝術品牌“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博覽會”,“文化之街”——中央大街,國內文化旅游常態演出品牌——《COOL哈爾濱》,時尚文化品牌——模特藝術,國際品牌“中國(哈爾濱)青少年動漫周”,以“伏爾加莊園”為代表的俄羅斯文化建築藝術品牌,啤酒文化品牌“哈爾濱啤酒節”等十個文化品牌。建設了平房動漫產業園區、群力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太陽島文化產業園區、哈爾濱印刷出版文化科技產業園區、哈師大現代文化藝術產業園區、伏爾加藝術小鎮園區、冰雪產業基地、數字產業基地、音樂劇創作產業基地、冰上舞蹈雜技創作演出基地等十大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投資10億元建設哈爾濱文化中心,投資3億元建設哈爾濱音樂廳,投資3.47億元改造建設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二期),投資10億元實施廣電網絡整合等十餘個重點文化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2010年,對於哈市文化團體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他們輕裝上陣,揚帆遠航。這一年,哈爾濱話劇院、哈爾濱歌劇院、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哈爾濱曲藝團人員和資產進行重組,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組建成立了哈爾濱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一年,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按照采編與經營“兩分開”的要求,實施了30多項綜合配套改革,哈市廣電系統實行“網臺分離”、“制播分離”,先後成立了哈爾濱元申廣電網絡有限公司、哈爾濱有線電視網絡有限股份公司。
近幾年,哈市各級財政先後投入資金約10億元,建設社區圖書分館、社區文化活動站、文化休閑廣場等基礎設施。目前,已建成示范社區文化中心160餘個,大型文化休閑廣場20個,農家書屋1669個,農村閱報欄(架)1661個,公共圖書館(含社區分館)64個,哈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水平空前提高。
社區“人情事”全部入“格”管理
“格長”,對於道裡區愛建社區第五網格的王宏蜚來說,並不是一個輕松的職務,她集網格管理員、網格助理員、網格監督員、網格治安員、物業管理員於一身,負責網格內1038戶居民、近3000人、12棟樓、25個單元、4條街路、223個下水井蓋、63個排水井蓋、50個垃圾箱的所有管理工作。
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在哈市道裡愛建社區率先推行,並收到良好效果,隨後,這一創新管理模式在哈市社區推開。目前,哈市在788個城市社區全面推開網格化管理模式。將社區內細分劃“格”,把基層多種資源力量整合入“格”、連格建“網”,實現民情聯系無遺漏、社區管理無盲點、社區服務無縫隙。
社區乾部是社區管理工作的基石。過去五年,哈市社區乾部隊伍素質得到加強,經過2007年、2010年兩次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全市社區乾部隊伍文化素質大幅提高,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有2846人,佔總數的70%,比上屆提高了23.5個百分點。年齡結構下降,成員平均年齡40.4歲,比上屆下降2.6歲,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3歲。成員中黨員1396人,佔總數的34.7%,比上屆提高了8.2個百分點。新當選成員1131人,比上屆增加20%。
社區公益用房建設不足問題,是制約我市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的“瓶頸”。五年來,我市共完成331個社區用房項目建設,全市社區用房使用面積達到31.9萬平方米,其中千平方米以上社區36處,道裡區新華街道鄉政社區用房面積達到6000平方米,全市平均達到405.1平方米,主城區社區用房平均使用110平方米,遠遠超出2007年底以前水平,這是全市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新跨越。
哈市還按照“一居一站”的模式,整合各類公益崗位人員,在社區建立了服務工作站,采取“一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務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推廣“15分鍾社區生活服務圈”,在規模比較大的社區普遍建立了“一站式繳費”、家政服務“一條龍”等便民服務項目。社區服務項目由原來助老、助困、助殘、助業向為全體居民服務拓展、延伸。開展城市裸土地面硬化綠化集中整治戰役,完成裸土地面硬化綠化總面積512.86萬平方米,拆除私搭濫建6011處、8.03萬平方米,清理整頓廢品收購站1096處,清理綠地超高土129.78萬平方米,直接惠及市民200餘萬人。
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高達92.2%
市城調隊調查顯示,近五年來,我市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連創新高,去年達到92.2%。
加強基層管理和建設,把社區、村作為社會的最小細胞和社會管理的最前沿。2010年,我市以創新社會管理為目標,實施了惠民的“3531工程”,即“打造無犯罪、無火災、無案件‘三無’社區(村),實現樓道、庭院、街路、廣場、村民門前燈‘五亮’,配置安全員、安全門、安全眼,封閉居民小區庭院。
在實施“3531工程”過程中,與重點工作有機結合,強化“三防”建設,落實管控措施。同時,與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工作相結合,把治安復雜地區、易發案區域作為重點,先期建設,先期治理,87個社區、村改變了落後面貌。與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相結合,進一步落實流動人口、刑釋解教、社區矯正等重點人員管控措施。
五年來,哈市整體打防控水平不斷提高,為全市經濟發展營造了持續穩定的治安環境。以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和嚴打整治行動為主線,先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3.5萬餘起,打掉了241個黑惡勢力犯罪團伙,成功偵破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大要案件,特別是去年,全市的命案現案破案率達到98.3%,市公安局14個分局、縣(市)局實現了命案百分之百破獲,破案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進一步嚴密了社會面動態治安防控,保持了全市治安大局的持續平穩,2007年以來,全市刑事發案總量保持穩中有降,“八類”主要案件年均降幅6.4%,命案年均降幅12.3%,全市萬人刑事發案率繼續保持15個副省級城市最低,公眾社會治安滿意度逐年提高,去年達到了92.2%。
2011年,我市全面加強社會面治安防控,不斷提昇群眾的安全感。公安部門推行了新型巡控警務模式,500臺裝備先進的警車按巡控網格區域全部上街晝夜巡邏,目前已經盤查可疑人員35萬餘人次,檢查車輛21萬餘臺,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30人,其中逃犯120人,破獲各類案件220餘起。根據全市路橋建設的實際變化,繼續推進完善“天眼”工程三期建設,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公共區域以及社會單位、居民區的視頻監控網絡。通過主動有效的治安整治和防控,目前全市的刑事案件發案數量比去年下降8.7%,“八類”主要案件下降10.6%,命案下降11.4%,路面搶劫、入室盜竊、扒竊、路面搶奪等多發性侵財案件分別下降33.6%、19.7%、17.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