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12日訊 (記者 印蕾) 目前,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已達到98.9%,在緩解農村群眾看病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省人大代表郝敬江非常關注這一惠民政策,他建議,應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新農合,把好政策落實得更好。
郝敬江在提交給省十一屆人大七次會議的建議中提出,目前,在有些地方,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的和意義了解不透徹,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較差,人纔匱乏,有資質執業醫師較少,設備簡陋;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新農合資金使用不平衡,農民受惠面受到影響;農民對報銷范圍不太清楚,報銷程序不熟悉,報銷門檻較高;外出務工人員醫療花費比例偏高,農村留守老弱病殘人員就醫存在困難,會診轉診機制不完善。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成為將這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的關鍵。
郝敬江建議,應推進新農合信息化管理,推行省級新農合信息系統聯網,面向所有統籌地區全面開展對新農合病人的即時結報,使參合農民在省、市級醫院住院,出院時就可辦理報銷手續。推行農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同步實現身份證號和照片等基礎信息的采集和匹配,並對村衛生室覆蓋新農合專網,方便廣大參合農民刷卡就醫和即時結報。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並軌,將醫保合並到新農合,由衛生部門統一管理,統一籌資標准和報銷待遇,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完全平等,避免重復參保、重復報銷,減少城鎮居民的重復交費負擔,減少財政不必要的重復支出。提高住院和門診報銷比例,逐步向城鎮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靠攏,更好地體現社會公平。加大對農村特困人群的照顧和補償,尤其對五保戶、特困戶等加大照顧力度,加大報銷比例或全額報銷。在鄉鎮醫院或縣級醫院就診時,免除門檻費,提高報銷比例或免交住院費用。建立特困人群的轉診機制,尤其是到省市級醫院就診時,免交或少交住院費用,或由當地的新農合醫保部門墊付,並與出院及時結報緊密聯系,惠顧特困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