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十一屆人大七次會議旁聽人員:哈爾濱建專業音樂學院
2012-01-13 09:52: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音樂之城缺少專業學府

  崔傑夫:成立哈爾濱音樂學院

  東北網1月13日訊 『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由於諸多歷史原因,使得哈爾濱這個在全國最早擁有專業音樂院校的城市,卻與音樂學院失之交臂。』來自省音樂協會的崔傑夫對此深表遺憾。

  哈爾濱有著百年的音樂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1921年哈爾濱就有了由俄僑創辦的哈爾濱第一音樂學校。1925年猶太人小提琴家戈爾德施京創辦了哈爾濱格拉祖諾夫高等音樂學校。1921年至1962年外僑在哈爾濱建立近30所音樂學校,這是全國第一批西洋音樂學校。

  崔傑夫說,哈爾濱向全國輸出的音樂人纔不勝枚舉。從1961年至今的歷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名揚海內外。而我省卻沒有一所能滿足3000多萬龍江人需要的專業音樂學院,這是哈爾濱作為音樂之都的遺憾。我省應抓住今年文化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成立哈爾濱音樂學院,培養出我們自己的音樂大師。

  崔立夫

  農村留守婦女負擔重兒童缺親情

  朱丕麗:建留守婦女兒童服務中心

  省婦聯權益部部長朱丕麗根據多年的自身工作和調查研究,提出了將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工作列入政府民生工程的建議。

  朱丕麗說,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是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一群體將在較長時間內存在。據不完全統計,我省農村留守婦女人數為44.9萬,農村留守兒童為25.7萬。留守婦女獨自承擔著生產勞動、操持家務、撫養子女、照料老人等重負。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普遍面臨著親情的缺失和安全上的隱患,對他們的學習教育、心理人格、社會行為等都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一些侵害留守婦女兒童權益的案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對此,朱丕麗希望我省將關愛農村婦女兒童工作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在留守婦女兒童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留守婦女兒童服務中心、活動站等,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生產、生活服務和救助,以及心理諮詢、情感溝通等。此外,要重視留守婦女兒童權益的保護,及時妥善處理侵害留守婦女兒童權益的問題。

  朱丕麗

  鐵路沿線很多老建築被破壞

  武國慶:保護性開發龍江歷史遺跡

  『我曾徒步走訪我省鐵路沿線,發現很多老建築被破壞,真是很可惜。』旁聽人員武國慶說,老建築是重要的歷史遺跡,我省要樹立『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真實再現,不留遺憾』的原則,有規劃地開發歷史遺跡,特別是中東鐵路遺存的老建築,多建於1901年至1927年間,其中在我省境內遺存最多,約有300餘處。這一時期的歷史建築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有的現在俄羅斯境內也不多見。因此對這類老建築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重點保護開發,並擇機開展中東鐵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武國慶

  拒載拼客仍時有發生

  袁樂平:增出租車緩解打車難

  冬季打車難是哈爾濱存在多年的頑癥,特別是節日期間、雨雪天氣,出租車拒載、強行拼客等現象隨處可見,給市民及游客出行帶來了困難,『打車難』也成為旁聽人員熱議的話題。

  為了調查哈爾濱出租車的運力,袁樂平認真查找了一組數據:2002年到2007年,哈爾濱市市區總人口由311.8萬人增加到475.5萬人,增長52.5%,每輛出租車負荷的服務人口則由269.7人增加到359.6人,上昇33.3%。而哈爾濱從2000年起到2010年,11年沒有向市場投放出租車。2010年11月,哈爾濱纔新增1000臺出租車。但新增加的1000輛出租車,與10年前相比也僅僅增長8.1%,年均遞增率不足1%。

  目前,哈爾濱的經濟在不斷發展,人民收入不斷增加,原來不打車的人也打車了,而哈爾濱出租車的遞增速度與百姓的需求不成正比,因此『打車難』困境始終難以解決。

  袁樂平建議說,出租汽車市場雖屬公用事業,但它畢竟是市場,是市場就要遵循市場規律。從目前哈爾濱市民的出行狀況看,乘客打車時無奈接受拼車、繞道等條件甚至被拒載,仍是普遍現象,因此哈爾濱急需增加出租車數量。

  袁樂平

  啥證明都得社區蓋章

  社區代表:明確社區工作權限

  『現在什麼證明都到社區來開,應該規范社區工作的權限和職責,限定社區公章的使用權限。』來自社區的三位代表都提出了限定社區管理權限的建議。

  撫順社區的韓志榮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30項惠民工程,我粗略統計了一下,由社區承載的達到了12項,顯然現在很多工作都由社區來完成。但現在社區工作職責不明晰,據不完全統計,如今社區工作達到了173項,有些不是社區所能管轄的,所以建議政府明晰社區工作的權限和職責,到底什麼該社區管,什麼不該社區管。』

  對此,來自哈爾濱松北區世茂濱江社區的王冬娟表示,應規范社區公章的使用管理,希望相關部門能規定到底哪些章由社區來蓋,哪些不應由社區來蓋。『拿我們社區為例,現在相關部門讓社區出的證明事項就達到了70餘項,而其中2/3是和社區沒關系的,而有些證明社區根本監管不了。比如到法院離婚,兩人涉及財產分割,都到社區開居住證明,我們能證明居住但證明不了房產是哪一方的,還有交通肇事、單身、未育都要到社區來開證明,有些人戶分離我們也根本掌握不了。』

  來自哈爾濱大慶路景和社區的旁聽代表謝威也表示,現在社區職責不清,公章使用也不清楚,像省外就醫證明,外地人到我省探親發病住院或產生醫療費用,但社區也無法監管是否產生醫療費用,也根本開具不了這樣的證明。希望政府部門明晰社區職責,限定社區公章的使用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