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年貨消費呈品種多元化特點 市民下鄉淘『笨笨』
2012-01-16 10:29:3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劉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6日訊 對於老百姓,過春節是件大事,所以一進臘月,人們就要開始著手買這買那,采辦年貨,以備節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人的年貨消費正呈現出規模擴大化、品種多元化、采購方式網絡化等特點。

  年根到了,買年貨、奔大年,家家都在忙著置辦各種各樣的年貨,但是今年買年貨和往年卻有所不同,以往是農村人往城裡跑,眼下是城裡人往農村跑,不為別的,為了“笨笨”而來。

  大肥豬沒“保住”

  南崗紅旗鄉東昇村的孫大寶這幾天特別忙,一茬接著一茬的城裡人都管他要“肥豬”,這種肥豬必須是吃糧食長大,自家養的,還有就是豬越大越好。孫大寶是地道的農民,他告訴記者,因為家裡有個大院子,他就在自家園裡養了幾口“家豬”,一群家鵝、家雞,本想留著自己吃再送朋友些,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點東西今年年前竟然成了“搶手貨”。

  就在幾天前,他的一個朋友要買他家的豬。孫大寶開玩笑說,要是有個好價錢就賣。不想他的朋友馬上就問孫家平時拿什麼喂豬,豬有多重等等。等孫大寶回答完,他的朋友連連說好。談價時,孫大寶媳婦表示:“毛豬”一斤10元,對方竟然沒“殺價”,立刻掏出3000多元買下這口豬。在此後幾天裡,孫家其他的豬啊、雞啊也都沒留下,全被市裡的朋友們買走了。孫大寶笑著告訴記者:“這些朋友將我家過年的肉都弄走了,不過我到是賺了不少錢,打算明年多養些笨豬、笨雞。”

  進雞窩“掏雞蛋”

  東昇村老劉一家也遭遇了城裡人淘“笨笨”。老劉告訴記者,前幾天來了城裡的一家三口,進院說要買笨雞蛋,說完就奔雞窩去了,一家三口在雞窩裡面摸了半天也沒找到雞蛋。老劉笑著告訴他們,雞窩裡現在沒有蛋。外面散養的笨雞到了冬天就不下蛋了,家裡有笨雞蛋的也都是平時存的。老劉說,他看這家人心這麼誠,就把自家存的笨雞蛋賣給他們了。

  笨豬、笨雞、笨鵝,只要是自家養的,都能賣上個好價錢,老劉告訴記者,現在去村裡買“笨”貨的人特別多,村裡剩下的笨豬、笨雞越來越少了。目前,村裡的“笨笨”一天一個價,越來越貴。他鄰居家連公雞都賣了,一只200元呢!

  笨笨也要“系列化”

  道外民主鄉勝利村村長楊九洲告訴記者,其實年根到村裡淘“笨笨”的人,不僅局限在豬、雞、鵝等,羊肉、馬肉都成為城裡人眼中的“香餑餑”,還有黏豆包、玉米、小江魚都很搶手。

  就此,楊村長告訴記者,如今村裡正在計劃讓“笨笨”系列化,推出村裡的“年根大集”。楊村長還有個設想:哈市正在開發建設濱江濕地,他想再濕地上圈個冬季“捕魚場”,除了自家養的魚外,捕魚場可以當場捕、當場競價,誰出的價高,就賣誰。

  城市人的“笨”需求

  對於“笨”需求,家住道裡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如今過年“笨”東西最搶手、最“招人”,他和朋友們都定好了,初五在他家吃飯,而家宴的主料都是以“笨”為主。

  對此,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江鷗表示,城裡人到農村淘“笨笨”,有社會原因,也有個人需求的因素。對於村裡辦“年貨大集”,她表示,這種做法不僅方便有“笨”需求的城裡人,也能讓農民在家閑時有一筆收入,是個好辦法。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