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7日訊 1月6日,牡丹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在該市黨政會議中心開幕。會議要求,今後五年,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戰略部署,以『求實創新、跨越爭先』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根本,深入實施工業立市、金融強市、貿旅牽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城市、沿邊開放先導城市、一體化發展先行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和諧幸福城市,全面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讓牡丹江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今後五年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面實現『十二五』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地區生產總值、全口徑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七個翻番』,力爭五年目標四年完成,再造一個牡丹江經濟。到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突破400億元,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站在全省前列。
改革開放激發新活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突破,工作機制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牡綏地區在全國沿邊開放中的先行作用更加凸顯,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全面提速,『五個中心』形成集聚規模,口岸與腹地、境內與境外優勢互補、良性互動,進口落地、出口加工和外貿質量顯著提昇。
縣區經濟打造新優勢。產業興縣強區紮實推進,縣區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綏芬河口岸作用更加突出,海林、穆棱和東寧衝擊全國百強,寧安進入全省十強,林口進入全省20強,城區經濟加速昇級,各縣(市)、城區齊力協調發展。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牡海寧同城化邁出實質性步伐,中小城市群加速崛起,市區、城關鎮棚戶區和農村泥草房改造全部完成,住房更加舒適,交通更加便捷,環境更加秀美,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創建全國文明城。一體化發展全面推進,統籌城鄉和新農村建設全省領先。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城鄉就業更加充分,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昇,社會保障全域覆蓋,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社會環境和諧安定,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歸宿感普遍增強。
六個加快 保障經濟持續發展
一、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城市,以產業昇級推動經濟發展。適應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新趨勢,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產業項目攻堅,構建布局優化、規模集聚、層次提昇、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二、加快建設沿邊開放先導城市,爭創東北亞經濟圈開放合作先鋒。以牡綏地區統領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支持綏芬河、東寧口岸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做好進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貿易抓轉型、合作抓延伸『四篇文章』,持續打造『五個中心』,打造內外互動、連鎖加工的大基地,打造南聯北開、輻射內外的大通道;三、加快建設一體化發展先行城市,構建全域統籌、城鄉融合的新格局。推動中心城市和縣域經濟同步發展,推動小城鎮和新農村同步建設,推動合作共建延伸拓展,破解城鄉統籌瓶頸制約,構築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公路、鐵路和牡丹江沿岸為軸線的『一核三線』發展布局,實現同城化、城鎮化、一體化;四、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打造環境優美、秀氣現代的新家園。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深化文明創建,全面提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濱水、園林、簡約、現代的生態宜居之城;五、加快建設和諧幸福城市,讓群眾過上富裕安康、舒心愉悅的美好生活。實施收入倍增計劃,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打造和諧安定環境,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同步提昇經濟發展速度與群眾幸福指數;六、加快構築『五城建設』支橕體系。堅持抓改革、興科技、活金融、優生態、強法治,通過推進改革創新,強化科技驅動,全面活化金融,推進綠色發展,優化法治環境,有力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