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長春來哈打工者春運『恐歸』8年
2012-01-18 09:17:27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月18日訊 王文說,春節前後,回家的車票總是一票難求,即使買到票也是人擠人,很不舒服。“我早晨八點就去火車站排隊,半個小時後還是站在原位。即使能買到回家過年的車票,你想上廁所都得走將近20分鍾,這一點也不誇張。這麼多人擠在狹小的空間,別提多難受了。”

  人情世故

  錢包招架不住

  第二個讓王文心煩的事,就是回家的人情世故,“我有三個侄女,現在我都快30歲了,多年沒回家,回家肯定要給侄女大紅包,每人500元,外加給父母買年貨,給哥哥嫂子買衣服,恐怕5000元都不夠。”王文的同學近幾年都結婚了,回家給同學的禮錢就要補上,“領導知道我回家,我還要給領導帶點家鄉特產吧,算下來,恐怕10000元能打住就不錯了。”

  父母催婚

  差點被逼“租”女友

  王文回家,父母肯定會問問他的終身大事。王文的苦惱,也是大多數離家在外打工者的痛苦。老人希望兒子帶著女朋友、新媳婦和親戚團聚,可這讓在外工作的王文急在心上,“我父母就差天天打電話問我有沒有女朋友,我工作忙,哪有時間找女朋友?回家過年總不能讓我在淘寶上‘租’個女朋友吧?”

  害怕應酬走親訪友苦惱多

  最讓王文鬧心的事,就是回家後的走親訪友。過年串親戚,王文幾乎每天都在親戚家度過,“春節變成了走親戚的特定時間。,我實在是受不了。”朋友會、同學會上溫暖的寒暄倒成了“炫富會”“攀比宴”,“現在女同學見面問的最多的就是老公是乾什麼的,孩子學習怎麼樣,男同學見面聊得最多的就是今年賺多少,明年打算投資什麼。我覺得這樣非常累。”王文說。

  專家:回家不要成為面子活

  共青團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主任、醫學博士張大生表示,王文其實是把自己困在了他所謂的面子裡,認為回家過年就要衣錦還鄉,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對於外出打工的人們來說,回家,就是要放下工作的疲憊,回到家裡感受家的溫馨。父母、兄長、晚輩看見親人回家,哪怕沒有年貨、禮物、紅包,心裡也是喜悅的,因為,親人在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回家了,團圓了。

  心理專家解讀——

  10個打工者7個“恐歸”

  近日,記者從共青團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主任、醫學博士張大生處獲悉,每10個在外打工的人中,就有7個是“恐歸族”,而在“恐歸族”當中,有3成人是因為面子不敢回家,他們怕過年回家,怕親友問及結婚、事業,這些話題給在外打工者造成了巨大壓力。

  張大生介紹說,出門在外的人,本來就要承擔比本地人更多的壓力,經親友一問,自然覺得生活太累,不論再怎麼努力,生活依然不見一絲光亮,“過年討論的話題都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三畝地、一頭牛,這會讓游子們更加沒有歸屬感。”張大生說,不要讓回家過年成為面子活,成為家裡老人對外炫耀的資本,游子歸來,感受到的應該是家庭的溫暖,親人的呵護。“家人應該問問孩子在外面過得怎麼樣,家裡還能做點什麼,還缺什麼家裡幫忙打理等等,往往最朴實、平常的幾句暖心話,比攀比、吹噓的‘尋常話’要強很多。”

  2012年春節將至,不少在外鄉的游子已開始打點行囊,准備返鄉團圓。但在城市中,有那麼一群特殊的人,他們盼望春節,卻又害怕回家,渴望團圓卻又充滿顧慮,徘徊在回家與不回家之間,他們被稱為“恐歸族”。恐歸族的恐懼,並非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節日回家的種種鬧心事折磨之下,一種人本能的反應。

  哈市的打工者王文就是一名“恐歸族”,算上今年,他已經8年沒回長春老家過年了。王文說,據他了解,和他一樣的外出打工者中,大多數人和他的經歷一樣。而他們害怕回家的因素主要有5個:“車票難買”、“人情世故,錢包招架不住”、“父母催婚”、“害怕應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