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8日訊 作為遠近聞名的『龍江第一村』,甘南縣興十四村近年來積極加快小城鎮建設,通過引進產業項目為支橕,全面推進小城鎮發展步伐,全村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80%的家庭住進了漂亮的別墅新區。2011年,興十四村實現總收入12.1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5.36萬元。
元旦前夕,省委書記吉炳軒在興十四村調研時強調,興十四村在去年受災情況下,通過推進科技化、城鎮化,實現了高增長高收入,土地裡抱出了金娃娃,不但村子富了,周邊農村也富了。興十四村的發展回答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農民靠農業也能致富。
三九隆冬,地凍天寒。記者在興十四村采訪時看到,飯店、超市生意紅火,出租車往來穿梭。目前,全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做大做強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發展旅游業等多種途徑,加快了人口聚集,不斷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一個經濟穩步發展、村民安居樂業、人氣昇騰的興十四村展現在人們面前。
吸引各方聚集推進5萬人口小城鎮建設
總投資1.8億元的黑龍江(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通過高標准、高質量建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示范種植作物達到35大類350個品種,應用各類技術55項。
先進科學技術推動了農業的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各方人員向興十四村聚集。目前已有齊齊哈爾、大慶、甘南、富裕等地128戶農民來這裡承包大棚,興十四村人口已由2011年初的4600人增長到現在的近1萬人。
為全力推進興十四村5萬人口小城鎮建設,省建設廳有關領導多次現場辦公,邀請專家對小城鎮建設進行規劃、設計。齊齊哈爾市委書記郝會龍、市長韓冬炎多次在興十四村召開現場會,全力推進和落實小城鎮建設。甘南縣委縣政府出臺十一條優惠政策,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同時指派一名副縣長在興十四村現場指揮,協調解決具體問題。
在原有136棟花園別墅和2棟公寓樓基礎上,2011年興十四村投資1.6億元,新建高標准公寓樓8棟,公寓樓總面積達7萬平方米,可供640戶居住。投資建設的2000多平方米的興十四中學食堂宿捨樓,現已投入使用。投資建設的地源熱泵取暖項目,解決了10萬平方米居民樓、政府辦公樓、商服樓的采暖難題,實現了低碳、環保、無污染取暖。
為集聚人流、物流,方便百姓生活,興十四村投資建設的商業服務一條街,即將正式交付使用。同時,興十四敬老院、社區服務中心等項目選址、設計等前期工作也已完成。
走在整潔乾淨的村街道上,車來人往很是熱鬧。新落成的8棟奶黃色公寓樓,在冬日午後暖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搶眼。剛剛搬進公寓樓的村民田紀梅告訴記者,她和丈夫原來在10多裡外的音河鎮做小生意,生活過得很緊巴。看到鄰近興十四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夫妻倆一合計,2011年花了15.7萬元在這裡買了一套百餘平方米的公寓樓。說起現今的好生活,田紀梅高興地說,現在自己在村富華賓館上班,每月2100元,丈夫是村辦企業的中層領導,每月工資2400元。『過去住的是土坯房,現在是乾乾淨淨的新樓房。去年丈夫被評為生產先進個人,村裡還獎勵了一臺液晶電視!』
今年,興十四村准備再投資2億元,建設村民公寓樓10萬平方米,可供5000人居住,目前9棟公寓樓地基工程已經完成。同時,完善公益事業建設,投資建設興十四客運站、敬老院、社區服務中心、醫院、甘南二中高中分校教學樓和興十四幼兒園。投資建設水泥路35公裡,建設地源熱泵取暖工程,鋪設供熱管道5750米,實現低碳、環保、無污染取暖;建設供水工程、污水處理工程、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垃圾衛生填埋場項目實現投產。同時,對新建小區進行綠化,安裝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說:『興十四村追求的富裕,絕不僅僅是原有千八百人的共同富裕,而是打破現有的區域界線,通過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城鄉一體化建設、產業項目建設和旅游,來帶動周邊十幾個村、5萬口人,進而示范帶動引領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的共同富裕。』
加大產業支橕推進小城鎮發展
興十四村依托當地豐富的糧食資源,加快產業項目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揮好現代農業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把產業項目做大做強。2011年12月,成功與央企、世界500強企業——中糧集團簽訂合同,投資8億元建設5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目前項目股權分配已經確定。在現代農業園區科技引領和先進技術指導下,去年全村馬鈴薯脫毒種薯畝產最高達1.03萬斤,為全省提供了大批量馬鈴薯原種。同時,為了使馬鈴薯加工增值,這個村與中糧集團合作,計劃投資5億元建設馬鈴薯精深加工項目。春節後,將與中糧集團、省農科院、甘南縣政府簽訂馬鈴薯育種、加工一條龍合同,形成『農科院的技術、興十四村的資產、中糧集團的資金投入、縣政府的服務』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合作運行機制,實現共贏。
興十四村不斷加快產業項目建設支橕經濟發展,與海螺集團合作的植酸?生產項目,新增產品10餘種,形成每年新的產能5000噸,食品級?制劑1000噸,預計全年產值可達到5000多萬元,實現利稅600多萬元。與鄭州澤潤糧貿集團合作的10萬噸水稻精細加工項目,年實現銷售收入2.25億元,利潤450萬元。同時,微生態制劑生產項目、粗糧加工項目、玉米芯粉加工項目、10萬噸果蔬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和有機食品基地項目建設都在穩步推進發展。
今年30歲的佘盧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現在已是黑龍江花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說起從千裡之外的湖北來到這裡工作,佘盧顯得很興奮:『2006年大學畢業先後在幾個地方工作過,是興十四村重視高端人纔的舉措吸引了我們。大家一來就住進了專為科技人員准備的別墅,在這裡沒有外鄉人感覺,很快就找到了歸屬感。我媳婦是湖南人,我們已經在興十四安家落戶了,現在工作生活很幸福!』
2012年,興十四村將繼續做大做強產業化項目建設。在搞好已投產項目同時,加快推進5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投資5億元的馬鈴薯精深加工項目爭取年末投入生產。與溫州海螺集團計劃再投5000萬元,合作開發植酸?生產項目,擴大植酸?、復合?等?制劑的生產。利用富華生物藥業現有廠房、設備,與中糧集團、海螺集團合作生產葡萄糖酸鈉。同時,進一步做大有機雜糧生產加工項目,拓展銷售渠道,年加工銷售有機雜糧力爭達到1萬噸。
完善小城鎮管理 村民樂有所居
在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同時,興十四村不斷完善小城鎮管理,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村民實行退休制,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村民每人每月領取800多元,享受『五七工』政策的村民每人每月領取569元,老開荒隊員每月還享受100元的生活津貼。興十四村黨總支副書記王淑媛向記者介紹,現在村民吃糧、吃水、物業管理、合作醫療和學生上學等十項費用全部免費,全體參保村民享受社保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等保障政策,城鄉差別正在逐步縮小。
為了培養出更多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興十四人從高處著眼,去年9月依托中國農民大學黑龍江學院和省農科院齊齊哈爾分院,建起中國農民大學黑龍江學院興十四村分院,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鄉村、培養農業專業人纔的農民大學分院。
在家門口建起農民大學,興十四村及周邊地區農民紛紛報名,遠在哈爾濱周邊和吉林省的農民也慕名前來,現已有學員143人。村裡還利用興十四文化廣場、村史展覽館、青少年文化宮等文化設施,開展全省農民紅歌賽、籃球賽等文體活動,極大豐富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
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產業項目建設的帶動下,人口聚集效果明顯,小城鎮環境不斷改善,帶動了旅游業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興十四村積極推進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游,投資建設了龍頭嶺公園、垂釣基地等景點,使全村旅游觀光景點達到30處。開發出農史體驗、果蔬采摘、花卉展示、農業高新技術展示等旅游項目。目前,村裡飯店增加到13家,超市發展到6家。截至目前,旅游、餐飲業等第三產業總收入達到2200多萬元。
臨近中午,興十四村中學學生開始陸續放學,一時間大街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記者走進富華超市,男主人陳利福一邊忙著手上的生意,一邊與記者聊了起來。在音河瑪鋼廠下崗多年的陳利福,賣過服裝,倒騰過蔬菜,生活一直沒有大起色。看到周邊的興十四村發展得越來越好,2006年,他在這裡開起了第一家超市,生意很是紅火。去年7月陳利福又買下190多平方米門市房,開起了他的第二家超市連鎖店。說起現在的生活,陳利福滿臉透出喜興:『在這裡我們享受和村民一樣待遇,過年過節大米、白面、豆油、雞、魚都有一份,孩子上學不花錢,自來水、有線電視還免費。今年我准備開一個飯店,現在這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
2012年,興十四村描繪出第三產業新的發展藍圖。打好『名人』、『名村』、『名園』等旅游牌,大力開發休閑觀光農業游、生態游,完善佔地6萬平方米的垂釣基地、新建5萬只松林生態養雞場、森林觀光塔、200棟標准化智能育秧溫室、果蔬采摘長廊等景點。建設1處小型體育場、5處標准化廁所,同時對興十四展覽館進行整修。打造品牌培訓基地,大力發展旅游培訓經濟。全年爭取培訓2萬人,旅游人數達15萬人次,旅游投入3000萬元,在全省打響旅游名鎮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