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記者拍照,車上乘客都很好奇。
交接小站票款。
在哈爾濱鐵路局,有1300多節綠皮車廂。其中有近30列只掛著幾節車廂的短途綠皮火車。這些火車每天從各個中心樞紐車站開往偏遠地區,旅客們把這些火車稱就“綠皮小票車”。隨著今年春運開始,“綠皮小票車”不分晝夜地載著一車車歡笑、疲憊以及各種信息,更加忙碌地穿梭在城市與偏遠村屯之間。
回家過年走親戚鄉親都坐“綠皮車”
10日凌晨2點40分,天還是黑漆漆的,在哈爾濱火車東站,鍋爐工李佳純和列車長冷雪松開始檢查發往大慶市立志村的6601次列車每節車廂的鍋爐,其他14名司乘人員也陸續起床,簡單洗漱整裝列隊開始一天的工作。3點,火車從車庫出發進入哈東站站臺。
哥兒幾個玩玩撲克解悶。
旅途寂寞打毛衣。
溫馨時刻。
4時38分,6601次列車到達哈爾濱火車站,此時,背著大包小裹的旅客們開始陸續上車。這列綠皮車與其它大部分列車完全不同,從哈站出發時,每節車廂的上座率不到20%。列車長冷雪松說,乘坐6601次火車的旅多數都是上班通勤、走親訪友、近郊旅游的普通老百姓,以沿途村屯居民為主。隨著春運到來,乘車的旅客較以往有所增加。
記者來到10號車廂,車上僅有7名旅客。60歲老人姜艷臣整理完包裹便坐下跟記者攀談起來。姜老漢說,他在山東青島幫親戚打理飯店,今年提前買票回家過年,看看家裡的大孫子。為了省錢給孩子們買年貨,昨晚在哈站忍了半宿,今早就上了這趟票價極低的6601次火車。此時列車長冷雪松拿著水壺過來,一邊給姜大爺倒上水,一邊對大家說“外面天冷,剛上車,大家喝點熱水。”
列車乘務員兼職“押鈔員”
6時40分許,火車在姜家車站停靠,此時車廂開始熱鬧起來。記者跟隨列車員柳英偉大姐下車迎檢即將上車的旅客,這一站她的車廂沒有上人,但她卻接到了姜家站的一份任務,要求她將幾封站內公務信件和一個密封白色帆布袋轉交給肇東火車站工作人員。柳英偉大姐告訴記者,密封的白色帆布袋裡裝的是這個小站一天的營業款。他們這列車從哈東站出發,沿途262公裡,其中大部分是小站,這些小站每天的營業票款很少,鐵路局因此規定,小站的營業票款由6601次列車轉交中心站管理。上了車,柳英偉大姐便開始給爐子添煤。柳大姐說,列車上每個列車員負責燒所在車廂取暖用的小鍋爐,她自己負責硬臥車廂的鍋爐和茶水爐。現在天氣降溫,車廂的爐子得燒得旺些,保證車廂溫度在21℃左右,讓旅客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出行。
補票。
馬上到家了,補補妝。
硬座成了臥鋪。
再見。
鍋爐燒熱點,免得乘客挨凍。
“綠皮車”不會消失
6601次這類黑龍江省內運行時速最慢的“綠皮小票車”有著它存在理由。冷雪松車長介紹,從哈爾濱到大慶再到立志,262公裡路程,其間有25站,全程票價18元,平均每公裡不到7分錢,停靠的大部分都是村屯,這些地區的很多居民經濟條件不是很好。6601次列車有站必停,給沿線百姓提供了便利。偏遠地區的居民出行只能靠火車,而且只有他們這一列火車。
旅途十字繡很愜意。
帶著一年的收獲回家。
登車。
22時15分,火車到達哈爾濱東站,所有旅客下車後,冷雪松等司乘人員也分別回家。
這列有數十年歷史的“老爺”車,悄悄地把一個個聞所未聞的小地方和省城哈爾濱聯系在一起。雖然這些冬天靠鍋爐取暖、夏天靠風扇和開窗降溫的“超慢”火車已跟不上城市人的節奏,但它可以讓你靜下心來慢慢欣賞一路的風景,或回憶,或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