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火車站春運進入高峰 日進出旅客20萬人次
2012-01-19 08:46:35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葉勇 楊艷 陳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9日訊 隨著春節臨近,作為哈市旅客吞吐量最大的交通樞紐———哈爾濱火車站一派繁忙景象,從售票大廳、候車室到出站口,隨處可見擁擠的旅客。盡管他們即將、或者已經“煎熬”了漫漫旅程,但臉上洋溢著喜悅。

  背起大包小裹的行囊、手裡不停地撥打手機,吃的只是盒飯和桶面,但內心充滿了回家的渴望。昨天,記者來到這裡,感受這份最真的親情。

  飯店小老板,8年首次回河南娘家過年

  7歲的聰聰不停地向媽媽發問:“姥姥家的院子有多大?舅舅家的小弟弟會說話嗎……”聰聰媽張珍回答:“到姥姥家,你就知道了。”

  32歲的張珍來自河南南陽,8年前她與丈夫在哈市相識並結婚,在香坊區開了一家小飯店。8年間,她從未回過老家,7歲的女兒也沒見過姥姥、姥爺。半年前,她與同在哈市的姐姐商量,今年兩家人一同回娘家,與父母兄弟一起過年,這個提議得到了婆家的支持。

  河南的父母高興得不得了,每天都打電話囑咐“不要買太多的東西,照顧好孩子最重要”。張珍說,即將踏上回老家的列車,心情特別激動,“回家後,和爸爸媽媽說說貼心話,一定找一家照相館照一張全家福。”

  拿串實名車票,仨民工回家路上笑話不斷

  從河南平頂山到雞西一建築工地做小工的50歲的張新愛大姐,與老鄉結伴回家,在哈轉車。一路上大家總為實名制車票鬧笑話。張大姐說,由於不了解情況,她與兩名老鄉拿錯了票,上車檢票時,三人只好同時拿出票,“湊”在一起檢票。

  記者提出想看看張大姐的火車票,她一拿出來,竟是“楊聚纔”。張大姐大笑:“又錯了!”嘻嘻哈哈中,三人將票串了過來。張大姐說,別管咋樣,我們仨就形影不離,搭伴回家過年了。


  北漂小伙領著北京女友回哈過年

  “快披上衣服,是不是挺冷的……”10時許,隨著1905次北京至哈爾濱的列車進站,大批旅客從出站口走出,一位接站已久的老太,將一件棉衣披到了一位女孩身上。

  隨著女孩一起下車的30歲的冷嚴告訴記者,他家住南崗區,現在北京一家計算機公司做軟件工程師,由於工作忙,去年春節沒回家。為了彌補去年的遺憾,冷嚴今年早早向公司請了假,帶著相戀3年的女友一同回哈陪父母過年。一下車就看到媽媽,心裡格外高興。冷嚴說,雖然氣溫零下攝氏十幾度,但還是家鄉好,一切都那麼親切,那麼溫暖。

  冷嚴母親告訴記者,孩子回來了,纔像個家。年貨都已經准備好了,一定讓北京女孩感受咱東北人過節的味道。說著,一家人去打出租車回家。

  八旬老爹給兒子帶回保定棉花,說耐寒

  候車室裡旅客擁擠、人聲鼎沸。61歲的張全興躺在兩大卷棉花上酣然入睡。一邊的老伴張榮花告訴記者,他們是牡丹江鐵苓河鄉農民,探望了住在保定的老人,在哈倒車回家過年。

  30年前,二人從保定到牡丹江打工並落戶,有兩個兒子。而在保定老家,張全興的父親今年80歲,而張榮花的母親已經87歲了。一個月前,二人帶著土特產回家探望老人,二人老家相距兩公裡,他們分別住到自己父母家中。

  “不管多大年齡,有父母的日子真好。”張榮花說,盡管自己都60歲了,但在母親身邊仍是孩子,吃的、用的,母親總是惦記。一轉眼該回家了,“和母親分手時,我們都哭了,但孩子們也想團圓啊,還是回來了。”說著,張全興醒了,他指著地上的一個大紙包說,老爹非讓帶回幾棵石榴樹和?子樹,還有這兩包棉花,老人說當地的棉花好、耐寒,讓帶回來給孩子做棉衣。

  每個旅客都有著不同的回家故事,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最大的心願。

  據哈站統計,從8日進入春運以來,該站已累計運送旅客170萬人次。昨天,春運進入高峰,到哈、離哈旅客達20萬人。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