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0日訊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30年來,經過全省各級工會的探索和實踐,『送溫暖活動』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已經成為工會組織自覺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職工群眾的需求,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幫扶工作,體現黨和政府對職工群眾關懷的一個最具影響力的活動形式。
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全省各級工會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歷次重大決定為主要標志和動力,從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推進送溫暖活動的開展。從最初的以工會小組為單位職工自發的互助互濟活動,基層工會組織的扶貧幫困活動,『確保困難職工春節吃上餃子』的走訪慰問活動,逐漸發展成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運作、社會協同,為困難職工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促進社會改革、發展、穩定的一項系統工程,涵蓋了走訪慰問、扶貧幫困、互助互濟、促進就業再就業以及依法維權等工作內容,在積極參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送溫暖活動』在探索中豐富多彩
我省的『送溫暖活動』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是在全省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全民文明禮貌活動和『五講四美』活動中逐漸開展起來的。從1985年開始,以走訪慰問為主要形式,以為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排懮解難為主要內容的『送溫暖活動』在我省全面推開;從1991年起,按照全總的統一部署,我省連續多年組織開展了元旦春節期間大規模的『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的送溫暖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30年來,全省各級工會組織累計籌集用於走訪慰問的送溫暖資金達到19.8億元,慰問困難職工人數累計達到490萬人次,走訪慰問困難企業7.6萬家,幫助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面對面直接解決問題達到200萬件次,參與走訪的各級黨政領導和工會乾部累計超過100萬人次。
在工會組織開展大規模走訪慰問活動的同時,各地工會也開展了變『輸血』為『造血』的開發式扶貧解困的有益探索。從1994年起,全省工會組織開展了領導乾部聯系困難職工和聯系困難企業的『雙聯』活動的探索。2000年,針對全省仍有73萬困難職工的實際,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上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組織動員全省黨員領導乾部和社會各界人士,與城市特困職工結成對子,實行『一幫一』幫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送溫暖工程』實現制度化
1994年初,全國總工會根據形勢的發展,將一年一度的『送溫暖活動』拓展為『送溫暖工程』,其內容主要包括:大力開展職工扶貧解困工作;積極推進職工互助互濟活動;協助政府廣開門路,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創造條件;配合政府幫助困難企業扭虧為盈;逐步興辦群眾性、公益性、互助性基金組織。
截至2002年末,全省已有12個市地建立了送溫暖工程基金,13個市地及所屬縣均建立了特困職工檔案,共發放特困證11萬個,有9萬名特困職工享受優惠待遇。全省工會興辦職業介紹機構130個,介紹上崗16.8萬人次;舉辦下崗職工培訓班5865期,培訓下崗職工18萬人,建立扶貧解困市場273個,建立扶貧解困基地356個,安置困難職工5.5萬人。職工消費合作社已發展到732個,讓利職工近700萬元,安置分流職工23000餘人。
『送溫暖工程』的實施,實現了工會組織對困難職工群體多領域、多內容、多渠道的幫扶救助,建立健全了資金、政策和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長效機制保障,得到了各級黨政和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實現了送溫暖活動的經常化、制度化和社會化。
『送溫暖工程』向『民生工程』拓展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步伐加快,我省作為老工業基地,有一部分企業陷入困境,職工下崗,生活出現困難。 1996年底,各地工會開始把實施『再就業工程』與扶貧解困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積極促進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重新就業。
近年來,全省工會始終不斷完善工會促進就業工作的載體和創新活動形式,工會的就業服務機構作用更加突出,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工會就業援助月』活動,大力實施『培訓就業一體化』援助服務項目。2001年至2005年間,工會系統已建立再就業基地331個,安置職工2.2萬人。建立扶貧解困市場152個,安置特困職工2.8萬人。省工會系統自辦職業介紹機構144家,累計登記求職人數達35.9萬人次,上崗人數達24.2萬人次。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有18.8萬人重新獲得工作崗位。
幫扶中心成常態化工作平臺
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是直接面對困難職工群體,為他們提供生活救助、政策諮詢、法律援助、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等『一站式服務』的幫扶工作平臺。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月我省13個市(地)、65個縣(市)全部建立了幫扶中心,幫扶中心總數達到126家,鄉鎮、社區、企業幫扶站(點)建設已達1047個,全省各地幫扶平臺的網絡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各級幫扶中心建立以來,累積接待各類來訪148.5萬人次;提供各類救助121.7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及物資合計33323萬元;介紹上崗26.2萬人次;實施醫療救助達到9.7萬人次,幫助困難職工減免醫療費4063.307萬元;通過助學活動,資助困難職工家庭的子女8.5萬人,發放助學款6837.53萬元。
在幫扶中心,這裡的資金保障穩定,對困難職工的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形成了『金秋助學』、『陽光就業行動』、『愛心超市』等幫扶救助品牌工程,建起了一個工會組織直接服務困難職工群眾的平臺,構築了困難職工抵御社會風險的又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