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0日訊 停車難這事“挺鬧心”,而且是“越來越”。百姓有車本是幸福指數提昇的體現,但是因為停車難,這指數嗖嗖往下“降”。百姓的不舒心就是人大代表心裡的“大事”,為了這件事奔走、調查、找解決方案並最終將聯合建議提交兩會,不為別的,百姓行的順心這事得解決。
“有車沒地兒停、開車之前先想停車地兒”,無疑是當下有車一族最頭痛的事之一。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哈市機動車保有量和公共停車泊位數量差距已超過13?1。因為停車位過少的“根本癥結”,引發了停車場多頭管理、收費停車場差價過大和收費隊伍不正規等停車難題。昨天,徐建華、李國慶、李月先、馬艷萍、陳利銘、於長江六位市人大代表提出聯名建議:多舉措解決停車難問題。
記者調查
記者日前在道裡區透籠街附近看到,透籠街上的停車位已被停滿,一部分車輛停在車位之外。據徐建華代表介紹,一些常年在商圈裡經營的人只能按天固定交錢,纔能停車。記者了解到,各大商場內部和周邊均有停車位,但是收費不等。在南崗區秋林地區,在頤園街、阿什河街的咪表停車場盡管價格貴,也停滿了車輛,甚至連周邊人行道上也擺滿了限時收費的機動車。而這些停車泊位,公安、城管、工商、稅務、物價等部門均有審批和管理權限,但實際上辦齊了所有手續的停車場在我市幾乎屈指可數。
據了解,與我市機動車每天400餘輛的增長速度相比,公共停車泊位的增加極其緩慢。根據市專顧委的調研和交警部門的最新統計,截至去年8月份,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81萬輛,而中心城區僅有停車泊位5.86萬個。
市民反映
王女士說:“去年我成了有車族後,就開始為停車犯愁。要是逛街購物,圍著商場轉幾圈都未必能找到停車的地方,最後只能離開。要是把車停在離商城遠點的地方,停在路邊怕交警貼罰單,停在人行道上怕影響路人通行,又怕“傷”到愛車,最後又回到了有車還不如打車的生活方式。”
在一曼街上,將車停在路邊的王先生很無奈:“我去附近醫院取體檢化驗單,前後10分鍾就能完事,找車位、停車卻往往需要耗費半個小時,找到停車位後,心堵還沒完———停車費用高不說,收費人員‘證件和著裝’都沒有。”
會上聲音
“現在,我市中心商圈周邊的停車位嚴重不足,道裡區的曼哈頓地區和透籠街及南崗區遠大、松雷地區停車難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來自道裡區的市人大代表們紛紛表示,很多有車族在去中心商業區逛街或購物時,首先考慮的是“車怎麼停”,購物一小時找車位就要佔去大半時間,成了“買了汽車增了愁”。
市人大代表徐建華認為,市政府應把解決“停車難”問題作為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盡快盡早成立市一級協調機構,加強組織協調,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科學規劃建設,在加快城區商業區二次規劃改造的同時,加強新小區的停車位規劃,充分體現前瞻性、科學性、合理性;加強管理,嚴肅執法,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使解決“停車難”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意識、共同責任,對不服從管理亂停車的,要嚴格執法,從而逐步使停車規范化、有序化。
徐建華利用近一周時間,實地勘察和查閱相關的資料。據徐建華計算:目前我市佔道經營停車場只有3000多個泊位,僅有8家咪表公司實行計時收費,其餘6家均采取按次收費的方式,每臺次3元,而地下停車場收費在5元左右,這就形成了佔道停車場車位緊張、非佔道停車場利用率低的現象。
徐建華表示,目前交警部門已向市政府提出加強停車場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建議相關部門借鑒外地城市經驗,迅速解決我市停車收費總體水平低、計時計次收費方式並存等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收費方式,提高停車車輛周轉。
代表建議
六位市人大代表提出聯名建議:
一、應該改變過去在停車場管理中各部門多頭分散管理、相互脫鉤的現象,建議政府成立一個停車產業的綜合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地方產業政策及行業管理法規,加快停車行業發展。
二、要充分提高現有停車場的利用率,把停車場改為他用的一律限期改正。要把已建好卻被挪作他用、佔用的停車場、地下停車位騰出來,作為還給百姓使用的停車位。
三、要積極鼓勵單位和個人利用自由土地或閑置房屋建設停車場或立體智能停車樓;有關規劃部門在審批新項目中優先考慮停車場問題。
四、要加快制定地方停車的立法,多舉措解決停車難問題。
政府回應
針對停車難問題,記者采訪了市建委有關部門。據介紹,我市已將停車設施建設列入了“十二五”城市建設發展目標和主要建設任務中,將新建社會公共停車泊位26930個。其中恢復中心商業區商家地下潛在停車泊位2657個;采用路邊停車方式,挖掘路內潛在停車泊位15867個;建設路外停車樓場26處,停車泊位8406個。今年,我市將至少增加一萬多個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