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8日訊(孔黎江 記者李博)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的綏芬河市在2008年被國家確定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特色發展之路18個典型地區之一;並先後榮獲“中國商貿名城”、“中國和諧城市”、“全國文化先進單位”等稱號;連續3年入選“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中小城市”。
近年來,綏芬河依托口岸城市“五大”地緣優勢(歐亞大陸橋上的樞紐城市、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上的先導城市、中俄經貿產業集聚的城市、生態優異的宜居城市、異國風情濃郁的開放城市),在已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的基礎上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市情的戰略決策,開展了長期有效、科學紮實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社會經濟、城市建設和市民文明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開展“三優”活動,樹立沿邊開放城市一流形象
近年來,綏芬河市以創建“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活動為重點,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改變城市面貌,提昇城市品位,搭建發展平臺,使城市建設進入“高起點大投入、重管理提品位”的新階段。
圍繞“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態特色”,綏芬河重新對全市主要街路、景觀廣場進行文化定位,開發遺存的俄式民居,推進俄羅斯風情園建設,使行政區、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休閑娛樂區等功能區有序布置、整體互動,引導城區功能要素有機聚合、集約利用。
通過重點抓“三項工程、一個專項行動”加強對全市市場秩序、交通秩序、公共秩序的規范,即實施城市交通秩序治理工程;成立政府“110”應急指揮中心,實施以數字化巡控為核心的“天眼地網”工程;嚴把審批關,規范牌匾制作流程,實施城市牌匾廣告綜合治理工程;成立專門受理外國人治安案件的口岸派出所,開通俄語“110”,開展涉外服務環境綜合整治和“百日護游”專項整治,嚴厲清理整治“幫幫乾”和沿街兜售人員。
“決策為民、發展惠民、保障利民、務實親民”,綏芬河堅持如此的執政理念,規范政府行政行為,打造高效型服務機關,該市被評為全國50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之一。
依托“三種”力量,塑造沿邊開放城市優秀品質
綏芬河是一座連接俄日韓的口岸城市,中外客商雲集,東西方文化交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尤為重要和緊迫。
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該市依托“以文化人、典型示范、實踐養成”三種力量,不斷提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區文明水平,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
開展“三項”工程,廣大群眾共享文明成果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綏芬河市以人民滿意為標准,從基礎做起、從事實做起,做到乾一件、成一件,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創建成果,更多地享受到創建實惠。
拓展“城市基礎建設工程”,完善“社會保障建設工程”,加快“社會事業建設工程”,綏芬河通過開展此“三項”工程,城鄉面貌有了很大改善,新農村建設成果顯著,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被列為全國首批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參保農民人均養老金標准全省最高,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單位”稱號和國家級全民健身活動組織獎等。
通過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堅持“發展與惠民”兩大主題,綏芬河著力讓市民群眾成為創建工作的主體和受益者,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醫療、教育、交通、生活環境和社會公共服務等得到長足發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數有了很大的提高。
截止到2011年9月,該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1.3億元,同比增長11.4%;地方財政收入突破8.98億元,同比增長80.8%,人均16313元,同比增長12.4%;進出口貿易額實現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5%;口岸過貨量實現513.97萬噸,同比增長6.1%;工業總產值實現13.51億元,同比增長16.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實現46.22億元,同比增長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