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金沙新區神龍山發現大型古遺址群
2012-01-30 10:51:54 來源:七臺河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30日訊 日前,七臺河市文廣新局博物館證實,七臺河市金沙新區第五管理區內神龍山附近發現大規模古人類活動遺址群,現初步判斷為兩千年前漢、魏時期的古遺址。目前,該遺址群在國家、省、市、縣及金沙新區無任何記載資料,為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後的最新發現。

  千年古遺址初漏端倪

  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七臺河市考古工作人員在金沙新區第五管理區神龍山附近進行走訪時,在神龍山主峰,工作人員在地表處發現,地表表坑內存在手制夾砂黃褐色陶器殘片,紋飾有凹弦紋,山坡耕地內均隨處可見經雨水衝刷後裸露在地表上的陶器殘片。

  進一步發現,在神龍山東西長約9500米、南北寬約1200米、分布面積約11400000平方米內存在大規模遺址群,整個遺址群分布遺址地表坑約173個,多呈圓形,直徑約6—15米。整個遺址群東至路面工地半截河,南至倭肯河,西至耕地。

  神龍山古遺址群面面觀

  神龍山遺址群位於七臺河市金山新區第五農業作業區南側4.25公裡處,遺址群分布在四座丘陵漫崗中,經我市文廣新局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發現證實,神龍山遺址群由神龍山主城址、神龍山東城址、神龍山西一號城遺址、神龍山西二號遺址、神龍山西三號城遺址及神龍山西四號遺址組成。其中,神龍山城址位於我市金山新區第五農業作業區南側約4.25公裡的神龍山上,面積約185400平方米,城址位於山體頂端,平面近似圓形,城牆掘土夯築,殘高約1.2米。城外在山體的東南、西南坡上分布有地表坑75個,均近似圓形,在地表采集有大量手制夾砂黃褐色陶器殘片,紋飾有凹弦紋。

  神龍山東城地址位於神龍山城址東約2.5公裡,城址東至道路工地半截河,南至倭肯河,北距金山新區五隊4.25公裡,面積約11200平方米,周長約63米,城牆掘土夯築,殘高約0.5米。在山體東南、西南坡上分布有地表坑26個,均近似圓形,直徑6至12米,深0.5至1.5米,在地表采集有大量手制夾砂黃褐色陶器殘片。

  傳承文明意義深遠

  金沙新區始建於1953年,1953年建區前該區域曾駐紮過日本軍國主義的部隊和開拓團,在日軍投降後,留有極少戶居民以農耕為生,絕大區域為原始森林資源。兩大水系倭肯河、汪清河流經種畜場。建場初期金沙新區名為種馬場,飼養軍馬(蘇種宛馬),建場中期改為飼養奶牛至今。金沙新區境內的神龍山遺址群址未被發現及挖掘過,系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新發現的遺址群,為該區域聚落分布、區域類型、文化譜系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神龍山遺址群的分布面積和地理位置十分龐大和重要,屬省內罕見。就其現在的遺址分布情況和出土的文物,初步斷定為二千年前漢、魏時期的古遺址,地表分布的城址和地表坑的密度之大和隨處可見的陶器殘片對研究古人類活動的規模和區域文化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作用。對此,七臺河市文廣新局整編資料將神龍山古城地群對上申請為昇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積極爭取向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申請立項。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