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31日訊 數字城市,說起來或許很多人覺得陌生;但對於一些網絡達人而言,實在是足不出戶暢游神州的便捷之路。隨著2011年末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與牡丹江、鶴崗、黑河、雞西等市政府及農墾總局七星農場簽署了『數字城市』共建協議,『數字城市』建設項目已在我省全面鋪開。如今,『天地圖·黑龍江』這些數字地圖已經成為我省在網絡宣傳大美龍江的一張名片。
數字城市便捷你我生活
啥叫數字城市?一年以前,如果你這樣問伊春市民,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搖頭不知。可一年過去,『數字伊春』已然建成,並且讓伊春市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字城市的便捷。
怎麼個便捷法?先說你想出門不認路咋辦。網上輸入『天地圖·伊春』,既有傳統的二維地圖為你導航,還有三維地圖的立體模型讓你先一步熟悉市區內的標志性建築、旅游區內的名勝景點,帶您在網上旅游,真可以說『身未動,心已遠』。
再說網上辦公。修路鋪管線,在網上查管線線路圖一目了然,再也不會出現因修路刨壞管線的意外。哪裡起火,上網一查,最快的路線馬上呈現出來,救火隊員可以更迅速地趕到。城區建設,哪裡新蓋一座大樓,呈現效果如何,會不會影響周圍樓宇采光,都可以在網上進行模擬。城市交通擁堵,上網通過監控測算實際車流量,及時發布導流信息,保證道路暢通。
數字城市並非一個虛的概念,它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你我的生活。而將這個網絡虛擬影像與省內現實城市結合的締造者就是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數字城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通常來說是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城市地理、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信息進行采集、更新和集成,實現城市管理、決策與公共服務的智能化。我們現在做的是城市地理空間框架的基礎構建,只要不斷往裡面填充各個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成為一個共享平臺。』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徐開明這樣對記者說。
高科技支橕數字城市建設
提到測繪,很多人會想起:背著沈甸甸的儀器,辛苦地駐紮野外開展測量工作。當記者也這樣提起時,徐開明得意地說:『現在的測繪靠得是高科技的支橕。開展數字城市建設,要把每一條街路、每一棟建築甚至街路上的排水設施、地下管線的信息都采集清楚,城市外的高山有多高、湖泊有多深也要標明,所以要動用航空航天遙感、水下雷達和地下聲納技術。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無人駕駛飛機就有兩架,可以進行3000米的低空飛行。從天上拍出的照片可以精確到10公分以內,能數出地面上的人與車的數量。地面上,我們裝備的測繪車輛擁有6組攝像鏡頭,在街道上以20邁的速度前行,直接采集街道兩側的數據,如果采用先進的激光技術,可以在電腦上快速建立建築模型。采集數據後,還要進行數字化處理,校對坐標,用影像、地圖和三維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說測繪工作是上天入地的高科技應用。』
建立數字城市最初是在2006年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啟動的。到2011年,我省已有近70%的地市開展了數字城市建設,在『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實現全省13個地級市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徐開明說,2011年12月接受驗收的伊春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實現了和國家開通的中國公眾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實現互聯互通及聚合服務,而這在全國的地市級城市中還是獨一份。
『這種國家、省、市三級的互通服務使得數據更加詳實。』在省地理測繪信息局的演示中心,數據庫部主任王軍告訴記者,雖然由省地理測繪信息局負責的『天地圖·黑龍江』已經加載了7個地市城區范圍的電子地圖,10餘個地市縣、總覆蓋面積達2.6萬平方公裡的影像地圖,但是『天地圖·伊春』更為與眾不同,人們可以通過三維立體地圖熟悉伊春、暢游林都,甚至街道的路燈和樓面的雨搭都可以看到,這就是實現國家、省、地市三級互通互動的優勢。如今伊春的平臺項目建立了面向政府、行業和公眾的地理信息應用服務架構,已經成為市民出行和政府服務的好幫手,成為全方位展示龍江形象的亮麗名片。